返回103、女校打算(1 / 2)炮灰的彪悍人生首页

“女校?”明贤太妃放下手中的书册重复着顾青的话。

“对,女校!”顾青微笑着对明贤太妃道:“太妃娘娘有没有想到,可以在中周建立女校。您看中周的文化向来是三国中最繁盛的,中周男子小时上私塾长大后可以选择各种书院求学,京城里还有国子监。就在几个月前专门培养格物人才的清华大学堂也开办了陛下还专门给题了字呢。但人文荟萃的中周,却没有一所专门给女子培育教化,传授学识的女校,实在是美中不足。”

“因此你是准备开办女校?”明贤太妃问道:“听闻那清华大学堂就是你开办的,反响不错。那你自己再开办一所女校就是何必要我出面?”

“太妃娘娘,那女校和男子的学堂大不一样。若是我开办哪里能压得住场面?”顾青实话实说:“只有太妃娘娘这般地位尊贵,才德兼备的长者才有资格出任山长。”

“而且我说的女校并非是民间的,可以从官宦之家的适龄少女中招收女学员。君子要习六艺女子也可以选择适合她们的知识学习。比如她们日后总会嫁人,嫁入的想必也是官宦之家。要成为一个家族的女主人就不可能像少女时候那么风花雪月地闲适度日,有各种繁杂的事物要处理:打理家族产业、管理仆从,上下往来交际等若是目不识丁,足不出户,眼界狭隘,只知道内宅的一亩三分地,如何胜任?。如果对症下药,专门设立一所制度严格的女校,教授诗书、律法、算术,还有礼仪、音律、女工之类,再不时办些活动,开阔她们的眼界,您说是不是一件好事?”

“至于有些家里不让女儿见外男,学校里可以聘请女夫子啊,比如宫中的女官宫女,一般当差要到二十五岁才能出宫。这个年龄,要找个好的婚事也挺难的。在家里呆久了,只怕会被家人视为包袱嫌弃,冷言冷语地不好过,要么就是被胡乱许配个人家。其实,她们在宫中磨炼熏陶过,礼仪见识都是上佳的,有的学识也很好,都是难得的女中人才。如果这样的女校能开办起来,从每年出宫的女官们择优聘任为老师,一来,能让她们得到一份体面优厚的差事,解决了她们的后顾之忧,又能让官宦贵女们得到最好的教育,由宫中侍奉过贵人们的女官亲自教导,也会觉得面上光彩。一举两得,大家都能受益!”

明贤太妃听了顾青的话,沉凝着想了片刻,有些动心,但又叹息道:“顾姑娘,你说的也是件积德的事。那些女官宫女们出宫时,确实也年华不再,都担忧日后的生活。虽然,她们多年来也有积蓄,出宫时也会另外发放一笔银子,主子们也各有馈赠,但终究也是不够的,出宫后也未必能保得住自己的财产,很多被自己的家人软硬兼施地掏空了。何况,授之于鱼不如授之于渔,有个长远的差事方能安稳,不至于坐吃山空。只是宫中女官们,让她们教授礼仪、女工、音律都是没问题的,通诗书的人也是有的。但律法,算术之类,却少有这样的人才!”

“宫中没有,外面书院里却是有的,他们也教授算术呢。至于律法,刑部的人都精通。其实,女校中也无需学得那么精深,但多少都要会一些。”

明贤太妃摇头道:“这就难了,女校里请男子任教,只怕流言蜚语,被人议论。”

顾青苦笑,对了,怎么忘了,这时间大约就是在明朝,远远比不上唐宋时的开明。她想了一想,那只能曲线救国:“既然这样,不如先让女官们在宫中学习,再由她们教授学生,也是一种办法。还有,民间通晓算术的女子,也可以礼聘。”

明贤太妃点点头:“但是,顾姑娘,开办女校并非易事。一来,如今很多女子都是养在深闺之中,要官宦人家愿意才行以前并无这样的先例,凡事开头难二来,民间开办一所书院,一应事宜,很是繁琐。”

“那倒是小节。”顾青精神抖擞:“哪一家书院,也是从无到有,自小到大地发展起来的。先办起来,只要开始有人来投学,有一就有二。慢慢地声名打出去了,自然就不愁生源。我开办清华大学堂,也有了一些经验。太妃娘娘不嫌弃,我可以把其中的门道说一说。若是担心女校的经费,我的产业日后可以捐赠一二。其实,这些女学生非富则贵,学费高一些都是可以的。不贪图学校盈利,贴钱总不会的!”

“顾姑娘,你为何想到要开设女校?”明贤太妃缓缓问道:“我知道,清华大学堂,是为了传播你墨门学识。那开办女校,于你何益呢?”

有什么益处?顾青心下说道:这女校,培养出的是比较出色,眼界开阔的贵族女子,和我是没多大关系。但由此带头,我就可以跟风而上,为民间女子办学了啊。和清华大学堂一样,传授给她们的会是普及的教育,谋生的本事。

在这个时代,空喊女子的权利是没有用的。因为她们大多经济都不能独立,在家靠父兄,嫁人了靠丈夫。你都靠别人养活了,还有什么资格要求和别人一样的权利?就是在现代社会,从广义上来说,人人平等。但一个高薪的职业女性,在家庭里,总比家庭主妇的腰杆挺得直。发现丈夫比较渣,或者出轨了,职业女性能决绝地离婚,及时止损,家庭主妇能吗?相比之下,她们没有多少可以和丈夫扳手腕的筹码,连孩子的抚养权都可能争取不到,因为你没有经济收入啊。只能打落牙齿和血吞,忍耐下去,保住家庭。

历史上的明朝中后期,江南地区就出现很多女户,即女子们单独自立门户,自己当户主。女户不是好立的,立了,就要像正常户籍一般,向国家缴纳税收。享受权力,也要承担义务不是?但为何女户基本上出现在江南地区,是江南女子女权觉悟特别高么?并非如此,是因为那时江南丝织业发达,女子们自己通过养蚕缫丝、织布、刺绣这些适合女子的劳动就能养活自己,还活得不错。有了这样的经济基础,女子们就有了底气,愿意自己当家做主,不受气,不被糟心的家庭束缚。我自己立起来,养活自己,不受欺压,多爽快舒心!这与清末广东福建一代,很多女子自梳不嫁,是一个道理。因为当时那地界经济出路多,女子们不需要依靠男人养活,才能把独立的想法变成现实。

顾青想象着,但越来越多的女子能够养活自己时,还会甘于原来的生活吗?量变自然会引起质变,她们的思想会在潜移默化中改变。一年,十年,数十年,春雨润无声,一丝一丝,一点一滴。就看改革开放后,多少原来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逐渐走出村庄,融入城市,开始了与祖辈截然不同的生活。这一切变化,都是在十年间自然而然发生的,无人引导,也无需引导,这就是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也就是人们所说的大势。顾青在脑海中回顾着自己的家乡,周围的同伴,从儿时到长大成人后的巨变,虽然各自有各自的故事,冷暖自知,但总得来说,都是改变了命运,总比以前有了进步。

但这个目的,她是不能和明贤太妃说的。顾青含笑道:“太妃娘娘,淑妃所为,您是知道了的。可方才宁妃娘娘也把我叫了去,她十分贴心,不但给我安排了婚事,还提前让我与自己的侄女熟悉一下”巴拉巴拉,把宁妃的言行一五一十地说了个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