糜竺与胡昭怎么谈的张佑并不清楚,但是结果应该不坏,糜竺咧着嘴前脚刚走,胡昭后一脚就找到了张佑:“据说你有一本三字经?”
“小时候曾背过一些,记得有些不全。”
“背来听听,不要误人子弟。”
张佑略微沉吟了一番,心中暗暗过了一遍,开头还是没什么跨时代的东西的,于是大大方方的背了几句: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
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
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
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
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
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
胡昭听着真入迷,张佑的声音却戛然而止,他不满道:“怎么不继续了?”
“时间太过久远,佑一时记不太清了。”
“区区三字一段,居然能有这么多的道理,且朗朗上口,此书果然不俗。”
胡昭是个极具智慧的人,与张佑这些天的相处下来,他敏锐的感觉到了张佑除了待人尚算的上真诚以外,似乎对这里的所有事情都持着一股骄傲的态度,一种潜藏在骨子里的骄傲。
这也是胡昭要张佑学习经典的最重要的原因,可即便是公羊传这样的传世之作,亦没有让他低下高昂的头颅。
之所以能让他产生这种优越感,在胡昭看来,唯有两种可能,一种是他为人骄纵,这显然与胡昭的认知不符,那么剩下一种就是他拥有更好的东西。
从张佑漏出来的标点之法上,胡昭已经对张佑所学的那一套知识有了一个朦胧的印象。
这是一个了不起的传承!
与糜竺单纯的信任不同,胡昭确信,他这个徒弟,确确实实能拿得出让所有人都为之震撼的东西。
这也是糜竺离去以后,他一刻不停的来到这里的原因。
不得不说,胡昭的感知是敏锐的,所以,他才能成为汉末第一个听到三字经的人。
听到胡昭的夸赞,张佑却有些不好意思,毕竟这个行为属于剽窃,并不怎么光彩,只得含糊道:“算不得什么,当不得老师这番夸赞。”
“能背的全么?”
“学生今晚好好琢磨一番,应该问题不大。”
胡昭略微松了口气,看自己这位学生的态度,他生怕张佑来一句忘了,如此名著不能好好流传后世,这才是天大的罪过。
“如此,为师明日再来。”
胡昭施施然的走了,他知道,自己这个徒弟身上还有很多宝藏,不过今日既然已经拾了一颗珍珠了,剩下的,留给以后慢慢再挖不迟,毕竟来日方长。
走到半道,胡昭突然晒然“我胡昭到底是收了个徒弟还是找了个师傅?”
胡昭刚走,吕玲绮就端着一碗汤药进来了。
这可不是张佑生病了,据吕玲绮说,这东西能帮助武艺进步,想来也是补品一类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