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啧啧啧,老黄,真看不出来,你丫的还是个高手,比那什么九品高手要高出一大截!”
缓过神来的李霄眸含笑意,夸张的比划道。
没几两肉的屁股在地上墩磕得慌的老黄很勉强地扭过脖子,使出只有少女才有的“羞答答”姿容凝望着少爷,说道:“哎哟,少、少爷……快扶老奴一把,刚才用力过猛,这腰好像扭到了。”
李霄急忙上前,用对待孕妇那样小心翼翼的劲搀扶起这位大功臣,往寺庙后院慢慢走去。
一边走,一边笑问道:“老黄,刚才那个大戟虚影是怎么回事?一戟重劈就让那只老虎屁滚尿流了?”
“嘿,嘿嘿……”老黄的思绪似乎飘回到了意气飞扬的年轻时代,露出满口大黄牙,很有节律地笑灿了老脸,“老奴三十年科举生涯虽屡战屡败,但这坚韧不拔的意志精神却感动了先帝。承蒙先帝爷关照,破例赐予老奴一次进入皇朝文圣庙的机会。”
忆往昔峥嵘岁月,老黄原本佝偻的身躯无疑挺直了许多。
那是属于他黄沧海的年代。
只是那个年代太过波澜壮阔,涌出了一批又一批的大才子、大文豪,使得他当了一届又一届的背景墙。
“文圣庙?”
李霄眸中流露一丝讶异。
秦汉时期天下间便灵气复苏,百家争鸣,各道高手层出不穷。在那之后历史节点又发生变化,一代天骄李祖渊横空出世,一手建立起大胤皇朝,以道立国,以儒治国。
而老黄口中的文庙便是文人之圣地。
想要进圣文庙享受历代文豪大儒的才气洗礼,至少也要进士以上方有资格。
十岁启蒙,沉溺科举三十载的老黄不仅熬光了家产,还熬得老妻与之和离,却只搏得一个童生之名。
而偏偏就是这个连秀才都不是的老黄,竟走了如此狗屎运,蒙先帝赏识,做了一回只有进士才能做到的大举动——入文庙,授文气。
不过李霄对这个素未谋面的先帝也是心生佩服,忍不住在心中举起大拇指为其点赞。
此举深得“千金买马骨”之精髓。
如此,皇朝文气焉能不盛?
文人辈出,国运焉能不昌隆?
“嘿嘿,刚那半阙诗便是老奴在文圣庙所悟,可惜老奴才气不足,否则那一戟下去……”老黄不经意间挺直了腰杆,些许疼痛自然不被他放在眼里。他中、食二指并拢,做了那挥切之势,颇为得意道,“定将那畜牲一戟分尸!”
“诗词不过小道,竟可成为战力?”
李霄目露古怪道。
“少爷一直在山上潜修,故不太了解咱们皇朝之事。这诗词文赋皆可杀敌,否则朝堂上那些儒生如何驯服武将、如何治理天下、又如何抵御外敌?”
老黄眸中露出痴迷崇拜的眸光神采飞扬道,“想那文渊阁大学士孔方,一赋成山,扼住大漠北狄通往我朝之要道。又一诗化将,成‘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已保我朝北方十年之太平。”
说到这,老黄在心里默默补充了一句,那位文渊阁大学士,与他可是有同窗之谊。
想当年,他们可是一起考过秀才。
只不过孔方一举夺得解元,之后更是连中会元、状元,以三元及第之姿迈入朝堂,身份贵不可言,而他黄沧海名落孙山。
李霄吞了吞口水,一颗心紧紧高悬,哆嗦道:“儒、儒道至圣?”
“哈哈哈,少爷此话可为正理,儒学一道自可成圣。四方蛮夷虽对我朝虎视眈眈,却也只是小打小闹,不敢大军入侵,正是因我朝前后出了三位儒学圣人,镇压国运三百载!”
说起儒学,老黄侃侃而谈,双眸更染灼灼之彩,一扫先前力竭之萎靡。
“咳咳,老黄,问你一个事,那个朝堂里,可有一个叫方运的大儒?”
李霄忍不住询问道。
老黄凝露迷茫眸光,摇头道:“老奴读书三十载,活了将近一甲子,却从未听过此人,难道是这些年新晋的大儒?要不等回去之后,老奴托人打听打听?”
没有就好,没有就好!
当然,李霄也是稍稍有点惋惜。
如果真是【儒道至圣】的世界里,那么自己赶紧去抱住方运这大腿,下辈子无忧啊。
“哈,我随便问问,不当紧,不当紧。不过没想到儒学竟如此厉害。”李霄眸光灼灼地看向了老黄,心里万分期待,“老黄,我若做出一首诗来,是不是就能像你刚才那样一展英姿大显雄风?”
“哪有那么容易,诗词歌赋唯有承载文气方能化为战力兴杀伐之道。”
见少爷对儒学产生了浓厚兴趣,老黄心里极其舒适,笑叹道,“少爷您在山上浪费了十六年光阴,这次下山还俗后当奋发图强。老奴虽不过一小小童生,可肚子里好歹也有三十年的墨水,倒也可以稍微点拨少爷一些科举之道。少爷天资聪颖,只要潜心苦读十年,考个秀才应该不成问题。而一旦成为秀才,便可入县学,由县师开光才文之气。如此,方能吟诵战诗,以诗杀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