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大妃(1 / 2)千玑图首页

第二天,宗懿依旧起得很早。在宗懿用早膳的时候,他告诉管家和映月,从今天开始,恢复对十二姨娘的三餐供应,按王府里姨娘的标准就好,五菜一汤,四个荤一个素。

管家立马应下,转头吩咐映月,一会就去厨房取十二姨娘的早饭。

映月点头道喏,心说十二姨娘终究还是屈服了。迄今为止,映月似乎真的从来没有见过九王爷在女人面前失手。

宗懿用完早膳就离开了白马庄,他告诉映月,他往后每三天来一次白马庄,要映月替他好好照顾十二姨娘。

映月点头答应了,收拾妥帖后便端了早饭往上房走去。才刚走进上房的院门口,便听得院子里传来嚯嚯风声。走近一看,只见十二姨娘正在院子里打拳!

十二姨娘有身手,从游莲来白马庄的第一天,庄子里的下人们就都知道了,可是映月不知道十二姨娘的身手能有如此之好。

游莲穿一身杏色的胡服,发髻高束,用一条同样杏色的发带束紧,干净又利落。她的手上没有兵器,仅凭一双拳头,便舞出了一套虎啸风生。

映月第一次知道,原来女人可以有如此决然不同的两面。游莲的长相柔美,身材玲珑有致,安静不动的时候,分明一副我见犹怜的大家闺秀模样,却在打拳的时候顿生一股飒爽豪气。

为避免出意外,九王爷把上房里所有带铁的东西都收起来了。映月不会武功,不知道游莲的功夫究竟是属于哪一派的路数,但她觉得其实对游莲来说其实有没有铁器都不重要,因为游莲的每一次顶肘,和每一次出拳,都分明给人以气吞山河的冲击力。

可就是这样一位武艺高强的女侠,竟然愿意屈居宗懿身下,做他的姨娘,以目前宗懿的态度来看,还只能是一个见不得光的外室。真是让人感慨万千。

映月摆好饭,游莲也收了势,她接过映月递过来的棉帕擦汗,一边擦一边往屋里走。

“怎么,九王爷舍得给我吃饭了?”游莲浅笑着问映月,脸上的表情总算轻松了些。

这是游莲第一次称呼宗懿为九王爷,以前游莲一般都是直接用“那个谁”或“他”来指代宗懿。映月唏嘘,看来女人终究还是女人,不管她本身就多么的有力量,依然摆脱不了做男人身边菟丝花的本性。

映月脸上神色不变,她同样微笑着告诉游莲:九王爷心疼着十二姨娘呐,不仅关照了一日三餐,还说每三天就会来白马庄一次。

游莲了然,心说不知道宗懿究竟还带了多少姨娘来福州,分到她头上,十天也就能够见三面。但是游莲并不打算多问姨娘的事,宗懿不来最好,更重要的是,她不想给人以自己居然在争风吃醋的错觉。

游莲来到饭桌前,看见桌上摆着一碗汤面,和几碟叫不出名字来的,一只就赛过游莲一张脸大的巨大点心,原来女真人早上就吃这些。

游莲从不在早上吃面食,因为游莲总觉得面食吸水的特性,会导致自己整个上午都口干。

“映月,我可以跟厨房直接安排每一餐做什么菜式吗?”游莲问映月。

映月一愣,宗懿没有跟管家安排过让游莲掌家。再加上九王爷府里没有过女主人,每一餐大家都习惯了任由管家统筹安排,所以她也不知道宗懿会不会不习惯让别人打破他的生活习惯。

只游莲是姨娘,是这白马庄的女主人,于是映月侧着头想了想,回答道:“要不,十二姨娘等九王爷下次回家,您直接问问他吧。”

游莲了然,知道是自己僭越了,便摆摆手对映月说道:“算了,就这样吧,我也懒得安排。”

说完,游莲坐下来,开始大口大口的吃汤面。游莲吃早饭,映月便在一旁伺候,突然,游莲开口问映月:

“映月是汉人,当初你怎么想到去九王爷府里做下人的?”

映月微微一笑:“十二姨娘是富贵人家的姑娘,高门大院养着的,不了解我们老百姓家生活多艰难。

这经年经年战乱,好不容易尘埃落定了,我们老百姓也是要生活的,总不能因为自己的皇帝战败了就都去寻死。其实女真人来了,我们也曾经恐惧过一阵,后来见女真人也跟我们一样,都是想安稳过日子的,大家也就释然了。天要下雨娘要嫁人,该怎样就怎样吧!其实只要咱老百姓能有好日子过,这江山究竟谁来坐,似乎也不那么重要了。”

游莲低着头吃汤面,一直默默地听着,她虽对映月这种得过且过,毫无节义的处世哲学持保留态度,但有映月这种想法的人并不在少数。

“所以,奴婢偶然遇到九王府招下人,月银也算公道,便进来了。要知道,九王爷是出了名的贤臣,人在官场上能温文尔雅,温恭贤良,那他在生活上也一定不会差的。”映月笑眯眯地说。

“……”游莲语迟,喉咙一紧,差点喷饭。温文尔雅,温恭贤良这种词,用在宗懿身上真是怎么听怎么别扭。

不过游莲很快也就想明白了,相比其他皇子,宗懿的确是完颜旻手底下生得最斯文的一个。再加上宗懿似乎受汉人文化影响颇深,说话的时候又带一口京腔,的确自带三分汉人书生的气质,怪不得他会比其他蛮夷更有人缘。

能在宗懿身边发现一个汉人,游莲天然就生出一种亲近感,跟映月说话也更加豪爽,江湖儿女气十足。

她对映月说:“映月放心,在九王爷身边好好干,我们都是汉人,理应更加亲近一些,我会对你好的。”

游莲这样示好,映月自然都是欢迎的,只见她满脸欣喜,展开了笑脸对着游莲深深地鞠躬:“奴婢谢十二姨娘了!”

主仆二人相谈甚欢,从各自的家乡,谈到从前康皇帝主政时的清明景象,引得两个人都唏嘘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