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百零六章 找落脚点(2 / 2)国芯首页

特别的他也是黄种人,虽然不明白来自哪个亚洲国家。

“对,我是!

基本的实验室仪器操作我在中国都有所涉猎,毕业论文做了多晶硅材料方面的萃取和分离技术。”

隐约觉得有着落,周逸赶紧毛遂自荐道。

“我叫斯蒂芬—刘,是物理系的副教授,看到了你报名凝聚态物理专业的申请。

现在我实验室正缺人手,如果你同意的话,马上就是我名下的学生了。”

不由分说,犹如抓丁般简单,周逸稀里糊涂就上了船,真正成为麻省理工物理系的博士研究生。

来到斯蒂芬—刘的实验室,他发现那里已经有5名学生在埋头工作,其中1名博士后,3名博士生以及1名硕士生,连同自己的话就是6个人的小团队。

“曹彬,这是新来的周逸,你负责带他熟悉一下环境,然后尽快让其上手帮忙干活。”

斯蒂芬—刘招手将一位同属黄皮肤较年长的学生叫过来,便急匆匆离开了。

名叫曹彬的师兄就是实验室的博士后,他一听周逸来自中国大陆,眼神就变了。

“恭喜你脱离苦海,投奔自由的世界——”

原来对方来自台湾,从亚洲四小龙出来的人心理上拥有独特的优越感,当然瞧不起来自乡下的穷亲戚。

对此,周逸只是笑了笑没有回应,毕竟他只是一个刚到美国的新人,摸不着情况。

曹彬是导师的助手,负责实验室的日常管理工作。

“既然斯蒂芬找你来了,那我就长话短说,就是我们现在正进行新高温超导体材料的研究工作。

去年,欧洲科学家发现了高温超导体的存在,轰动了整个物理学界,他们极有可能获得今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沿着他们的成果,我们可以找到新高温超导体的存在证据。

世界上还没有人能找到具体的实物,谁先发现谁就是又一个世界第一,明白了吧?

所以,我们当前是跟全世界所有的新材料物理实验室在竞争!”

曹彬的一番话,顿时让周逸也动容起来。

他心想果然不愧是麻省理工,全世界物理研究的前沿,刚加入就参与到足以载入物理学史册的工作。

此时,周逸才回过神发现这个实验室里基本都是亚洲人面孔,仅有一名白人存在,可能跟导师是亚洲人有关。

学生来自台湾、香港、新加坡、越南,白人面孔则来自新西兰,再加上自己的中国大陆。好家伙,果然是亚洲人民一家亲。由于经费限制,之前该实验室一直是5个人,现在情况变化来了新人。

周逸等人的工作说起来也简单,就是在液氮温度77 K以上,通过高温燃烧、化学气相沉积、气溶胶等方式,排列重组各种稀有元素创造新的无机物,从而找出符合要求的新高温超导体的存在。

依照现有科学推断,超导体材料具有高载流能力和低能耗特性,可广泛应用于能源、国防、交通、医疗等领域,是面向新世纪的技术高峰。

欧洲科学家偶然发现的镧钡铜氧,其化学式为La1.85Ba0.15CuO4,足以证明其复杂的组合方式。

犹如大海淘沙般,大家都知道存在未被人类发现的物质,就看谁先在元素周期表上找到合适的组合排列。

幸好周逸有基础,很快就开始在实验室开始了苦力生活,过上了宿舍、实验室两点一线的日子。

伴随时间的流逝,他也了解到导师斯蒂芬—刘来自香港,赴美留学后一路打拼得以进入麻省理工教学,现头衔为物理系副教授职位。

众所周知,像麻省理工这样的全美知名大学,终身教职的名额有限,基本只给予那些在本行业有杰出贡献的学者。

斯蒂芬—刘今年就到了评选终身教职的关键时期,如果他拿不出令人信服的成果,就只能卷起包袱走人,离开MIT去另寻落脚点。

因为麻省理工永远不缺新鲜血液加入,他们只会留下一批人当中最强的佼佼者。

“在隔壁楼还有一间实验室在做着跟我们相同的事情,如果他们成功了,那我们就出局!

赢家通吃,而输的一无所有。”

在闲暇聊天时,周逸得到了更多内幕消息。

那就是光是MIT内部,教师之间也在竞争,这也解释了为何导师斯蒂芬—刘抓丁干活,因为压力太大了。

对学校来说,他们鼓励竞争,犹如养蛊般只留下胜出的人,其他淘汰的就离校自求多福了。

如果周逸他们能先人一步找到新的超导体材料,那么作为导师,斯蒂芬—刘不但可以获得终身教职,还能凭此晋升到正教授。

输的话,出局。

竞争,无处不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