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上可曾想过,将选择的范围扩大,换句话说就是,增大基数。”景笙也不卖关子了,直接将自己的想法说了出来。
“增大基数?皇后是说选取更多的人培养?但是有武艺基础的都无法培养成才,更何况毫无基础的呢?”赵禹承认皇后说的有理,但是实际操作起来却很难,根本就不知道哪些是可以培养的,哪些是培养不出来的,这样无疑会付出更多的精力和财力。
于是景笙就只能再次把对赵澈说的话对赵禹说一遍。
“圣上可知咱们东黎有多少读书人?”景笙看似问了一个毫不相关的问题。
这个问题对于赵禹来说十分简单,毕竟整个东黎都在他的掌控之下,于是赵禹十分快速地回到:“东黎有三千两百万人口,读书人大概有两百万人。”这个数据其实并不是很好看,毕竟放在现代,那是全民学习的时代,人人都是读书人,但在这个时代这个数字已经很不错了,所以北戎、西辽和南夷都非常渴望东黎的文化。
“那圣上可知,东黎有多少人是作为将军在培养的?”景笙接着问到。
这次赵禹思考的时间有些长,最后有些不确定地说道:“这个朕未曾统计过,不过大概是为过百吧。”说到这里,赵禹已经慢慢地意识到景笙的意思了。
景笙喝了口茶,润了润嗓子,才说道:“既如此,相信圣上也知道了,两百多万读书人,三年也才出一个状元,而被当做将军培养的人才不过百十人,那该多少年才能出一个将才呢?”
赵禹听了之后,沉默了良久,他知道皇后说的都是对的,那怎样可以从基数上去改变呢?
“皇后可是有了想法?”赵禹也不是心胸狭窄之人,不明白的,他就直接不耻下问。
景笙站起身,在宽阔的内殿走来走去,思索着一些事情,赵禹也不打扰,也不催促,而是安静地等待着。
果然,等了一会儿,景笙顿住步子,回过头来问道:“圣上,您觉得四大将军可是能容人之人?”如果这一步走不出去,后面的事情就会变得十分复杂,她父亲她是知道的,肯定是希望东黎能有更多的人才,只是不知其他三位将军有什么想法,如果这三人同意,事情就会变得十分容易,若他们因为自己的利益而反对,那事情的难度就大了。
“皇后的意思是······”赵禹的脸色变了变,别看他是个皇帝,但国家的权利并不都在他手中,“若是岳父和侯将军、荆将军三人,朕倒是不甚担心,他们也都是一心希望东黎好的,只是镇守东黎海关的林将军,朕却是无甚把握。”
“这是为何?”
赵禹似是有些不好意思,纠结了一会儿才说道:“林将军的人品自是没有问题的,不然赵家也不会把那么重要的海关交给他看管,只是他却对赵家有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