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41章 安史之乱提前了?(1 / 2)李白被我上了身首页

刘刺史是李适之任命的,应该不至于私扣粮草中饱私囊吧。但人心隔肚皮,如果真是他从中贪污呢?

见李白一脸捉摸不透的难以置信,刘刺史一声长叹:“李翰林可知这每年的运粮使为何会成为竞相争抢的香饽饽?”

这玩意还用问吗,是个傻子都知道里面的油水。李白回道:“谋些私利罢了。”

“哪里是一些,简直就是暴利、私吞。”刘刺史苦笑道:“我曾耳闻,说沿途河道难行,从东都洛阳那边运往关中粮食仅能十存二三。若是照此计算,从徐州运往关中,十能存一已是万幸。”

“难道不是?”李夕李白听他似在陈述,又似在质疑。

刘刺史郑重的摇头道:“那都是运粮使说的话,李翰林觉得能信几分?就是在裴京兆尹改革漕运之前,十存二三的说法都有极大的水分。更别说现在了。我多年前曾亲自参与过一次押运。那次可算是运气极差,一路状况不断,天气也变化无端。最终押到长安还有三成有余。照理说改善漕运之后,应当十存四五往上。”

“那照你说被他们私吞了2成粮食?”

李夕李白和随行的张小敬俱是震惊无比。每年运往长安的粮食约在300-400万石。也就说每年的运粮使便从中牟利近百万石。这是何等的胃口啊。

刘刺史无奈的点了点头道:“也就近几年吧。本来运粮使谋点私利是心照不宣的事情。只是近年来圣人很少参与政事,人事任命皆有右相一手安排。所以这些人胆子越来越大。地方官员稍有不配合的,不是被贬,就是被调任到岭南等蛮荒地区。

现在李翰林能担任运粮使,本是大好事。只是前些年徐州粮仓的存粮,在去年便被收刮一空。今年的赋税尚在征收,只怕一时半会没法给予李翰林更多的支持啊。”

李夕李白闻言,心中顿时空了半截。他们之所以先来到徐州,除了从远及近的顺序安排,最看重的便是徐州是李适之推荐的几个州县中最大的产粮区。现在最被看好的一个粮仓居然说出没粮这样的话来,那别的州县只怕更加不堪。

李白将李适之推荐的另外几个州县官员的名字说与刘刺史,想先确认一下那些州县的情况。

刘刺史听着李白口中念出一个一个的名字,眉头紧皱道:“左相入京已近两年,对这边的情况大概并不知情。这几位中除了琅琊郡的郡守,其余都已被调任了。”

这下李夕李白眉头也是紧皱起来。除了河南道,其他的主要产粮区的最高长官都是李林甫任命的。虽然手中有圣人手谕,但要去找他们要粮,哪有那么容易的事。

即便他们屈于压力勉强配合,但谁敢保证他们会好好办事?到时候给你使些绊子或者掺点砂子,还会让玄宗以为是自己从中克扣了粮食,占为己有了呢。

“官仓中没粮,那这边的富户、商贾可有粮食?”正沉思中,李夕突然开口问道。

“富户、商贾倒是有粮。只是李翰林想要强征他们的粮食吗?这怕是不行吧,会引起民愤的。”

刘刺史有些疑惑,更有些担忧。怕李白会采用强制手段从这些富户、商贾手中抢粮。这些富户商贾,与上至朝廷大员、下至乡间泥腿子,形成了盘根错节的利益关系网。得罪了他们那可不是什么好玩的事情。

“何时说过要强征他们的粮食。只不过想给他们一个赚钱的机会罢了。”李夕答道。

“李翰林的意思是……将粮草漕运交于这些商人来做?”刘刺史有被这个大胆的想法惊到。

李夕点头以示正确。

刘刺史却是有些不自信道:“这个只怕有些难。长安虽缺粮,但因为官粮的存在,其平时的正常价格也不比徐州高多少。即便是这段时间长安的粮价高企。但官粮一到,价格必然跌落。而商人逐利,这点利润空间不足以让他们跨越千里,冒着沿途各种不缺定的风险来做这件事。”

他拈了拈胡须,继续道:“不过李翰林倒是提醒了我。这些富户商贾手中是有粮食的,我们可以先以稍高出行情的价格,在他们手中收购一些,先行运往长安。而等赋税征收上来便可停止购粮了。

以前运粮使克扣的两成,便是我们可以好好利用的空间。赋税粮和收购的粮食两相中和,整个成本也不会比他们上报的数额高出多少。这一点出入,想必圣人也不会追究。”

虽然前期的预算会高出不少,但刘刺史这个法子确实具有可操作性。李白当即拍板定下这件事情。

刘刺史忙让手下人去安排,一边发布购粮布告,一边收拾仓库准备储粮。

暂时解决了粮食来源的问题,接下来便是寻找运粮民夫。

从长安一路出来,他们沿着官道、河道行驶,所见的情况并没有像内帑产业区雇佣的那些流民说的严重。并没有见到几个流民。大概是这些流民故意夸大,以凸显自己的悲惨境地吧。

若是没有流民,那运粮民夫便还是只能指望当地的农民。无论是免费服徭役,还是付他们工钱。

不过李夕还是有些不死心的问了一句:“刘刺史,徐州地界可有流民?”

“哎!”刘刺史一听流民二字,忍不住又是一声悲叹:“这段时间正为这个发愁呢。”

听着刘刺史的悲声,李夕倒是心里一喜。看来还是有的。

“所谓何事?”李夕假装不知的问道。

刘刺史答道:“李翰林所说的流民,这徐州地界可是不少。只是徐州再无荒地可垦,无法收留他们。但若是将他们赶往别处,只怕就要饿殍满地了。”

“我来徐州这一路可是没见到什么流民呢?”李夕这么说,只是想要再确认一遍。

刘刺史眉头一扬,似乎在说你没见过流民,怎会脑子抽抽的问起流民问题来。

刘刺史回道:“李翰林都是走的不是官道就是河道。流民贫苦自然弄不道船,而他们又怕被官府驱赶,所以不敢上官道。只在僻静小道上能见到他们。”

啊哈,原来如此。

“那有劳刘刺史派人将徐州周围的流民召集起来。”李夕忙向刘刺史请求道。

“召集流民?李翰林可是想让这些流民来运输粮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