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懋康连声道:“顺心,顺心,这大华帝国,真是世外桃源。”
待遇好,地位高,还可随心所欲花费大量原料研究,杨乐又经常召见赐宴,对毕懋康来说,大华帝国就是他最理想的桃源之地。
其实毕懋康真的很喜欢这里,也很喜欢钻研这些火器。
他赶紧将这几个月的成果做了汇总:“数月前,依陛下之言,研习铁模法铸炮,己有所心得,近日已经完成红夷大炮十门,正要炮兵检验。”
可以看到,厂内工匠,现在都使用铁模法铸炮,近百工匠忙忙碌碌,分工几道,有调制浆液的,有浇铸金属熔液的,还有负责庞大的起吊装置,各有工序。
这铁模铸炮法工序约有六道,铸炮时先将铁模的每瓣内侧刷上两层浆液,第一层浆液使用细稻壳灰和细沙泥制成的,第二层浆液使用上等极细窑煤调水制成的。
然后两瓣相合,铁箍箍紧、烘热,节节相续,最后浇铸金属熔液。待浇足熔液,冷却成型后,按模瓣次序剥去铁模,如剥掉笋壳一样,逐渐露出炮身,再剔除炮心内的泥胚胎,铁炮便成,比泥范法与失蜡法快了很多。
其实杨乐只在后世看过铁模铸炮法相关史料,有着若干记忆,若真要实现,还是要靠孙元化等人摸索着完成。
对这些科学工匠而言,技术上他们其实没有问题,所欠缺的,只是需要杨乐给他们捅破那层窗户纸而已。
经过几个月的摸索,这铁模铸炮法,便在大明成功实现。
提起这铁模法,毕懋康赞不绝口:“其法至简,一工收数百工之利,一炮省数十倍之资。大铳旋铸旋出,不延时日,且铳口自然光滑,无瑕无疵,真乃利法也。”
毕懋康曾是万历二十六年进士。以中书舍人授御史,言内阁不当而革职。
后来,就被杨乐聘请来了大华帝国。
此时满口的之乎者也,不要说,他戴上眼镜后,配上他那修长干瘦的身子骨,真有点招摇撞骗的算命先生的模样。
像他这种铸炮器匠来说,几十年见过的火炮无数,从佛狼机火炮到红夷大炮,经手不知多少。
一门炮的成功,向来都需几个月,哪有眼下这么快捷的?
而且使用铁模铸炮法,膛内自然光滑,解决了炮膛蜂窝的难题,那可是火炮炸膛与装填缓慢的重要原因。
因为是杨乐提出来了这个方法,许多问题都迎刃而解,工匠们对杨乐佩服得更是五体投地。
孙元化带杨乐等人在厂内来回巡视,一边吩咐工匠们给杨乐介绍。
巡视了一圈,此时,杨乐关心的是另一个问题,他问道:“孙大人,工匠老师傅们教习新手铸造的事情进行的如何了?”
孙元化说道:“回陛下,很多匠工们原本就有底子,学的也用心,估算两年之内,这近二百名新匠工,便可独自铸炮。
按照杨乐的意思,是那些让经验丰富的老师傅们教习新选入厂内的近二百工匠学习如何铸炮,为将来的大规模生产打下基础。
当时孙元化很犹豫,毕竟铸炮的技艺,是每一个老工匠吃饭传家的本事,哪能随便传人的道理?
对于古代很多工匠而言,自家的技艺,向来密不示人,只传长子,甚至传媳不传女。
便是招些学徒,也要考查再考察,跟随在师父身边几年,甚至十几年后,才会透露一些重要的地方,决不可能全盘交出去。
有句话叫教会了徒弟,饿死了师父。都担心这个问题,所以,藏着掖着。
有些时候,师父突然得了急病,根本来不及把诀窍传授给徒弟,所以,很多绝技就是这样失传了。
不过随后杨乐提出了“专利”这个名词,活获得了某一项专利,如果拿出来,其他工匠每打制一门火铳,都要向专利人交纳一定的利钱,等于那些人都是他们的学徒。
这种专利费,积少成多,利及子孙,带来的好处高达几十年。
技艺范围扩展的越广,造的火铳火炮越多,专利人得到的银子就越多。
因此,老工匠们也不再藏私,拿出各种看家本领,来申请专利。
其实对那些老工匠师傅,以杨乐的威望和手段,完全可以强迫他们主动交出技术,不过杨乐认为不妥当。
那样会让老师傅们记恨。
只要给各人带来了好处,才可以提高他们的积极性。
一个是强迫,一个是主动,这生产力天差地别。
所以火炮厂这近百个工匠都成为孙元化的学徒,包含宋应星在内。
虽然他对佛郎机火炮的铸造也颇为精通,贪多嚼不烂,暂时孙元化只教他们红夷炮的铸造技术。
说起佛郎机火炮,与红夷炮各有千秋,不过红夷炮占了射程的优势,未来杨乐的主要对手还是清国,红夷大炮无疑是最犀利的火器。
外来,火器是趋势,火器会彻底取代冷兵器。
杨乐希望未来能有上千门红夷大炮,一下子炸死数万多骑兵。
那场面,想想就恐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