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不到卯时,刘顺便叫祝余起床,张罗着给祝余洗漱打扮,用早膳了。
要说这皇帝这个职业其实也不好做。虽说是万人之上,但是也是身负千万黎民百姓。如果想当一个昏君,那当然是轻轻松松,但是,如果想做一个好皇帝,可能殚精竭虑一辈子,也只能是史书上平平一笔。
为王者,都希望能成就一番伟业,或开疆拓土或国强民壮。祝余只希望自己能解决掉礼亲王那个大患,做个让百姓吃得饱穿得暖的皇帝。
但是看着此时还暗着的天色,祝余长叹一口气啊:“这作息首先就得改改了,不然,铁一样的身子也受不住啊!”
思虑间,他们一行走到了大明宫。此时,也不过才卯时初刻(也就是现在的早上5点多)。而众位大臣则必须午夜起床,穿越半个京城前往午门,更是辛苦。
随着百官山呼万岁,祝余开始了人生的第一次朝会,他缓缓登上龙椅,看着底下乌泱泱的一群人,道:“众卿平身。”
“—— 谢陛下”
祝余身边的刘顺又和掐着嗓子一样,声音尖细:“有事启奏,无事退朝。”
祝余说:“先别启奏了,朕这里有给你们的任务。”
“还请陛下示意。”
“朕准备推行郡县制,让政令更好下达,可是底层官员选拔是个问题,朕将此事交给你们,你们都放在心上,若是有人能想出来两全其美的方法,朕重重有赏。”
众大臣还没来得及开口,就听见祝余又问:“不知诸位今早上朝需要几时起床做准备?”
众人一听,摸不着头脑,但也都一个个的据实相告。他们多数都是半夜起床,寅时便到达午门等候了。
祝余听后,微微皱眉,说:“诸位都是我大梁的肱股之臣,如果每天天还没亮就前来上朝,日久天长的,这身子骨可如何吃得消啊!”
顿了顿,又继续说:“朕觉得为了我大梁百年基业,一定要改改这不合理的早朝时间,日后我们就巳时(9点)开始朝会吧。”
这时,礼部左侍郎出来说到:“启奏陛下,这卯时上朝乃是祖宗留下来的规矩,岂能随意更改!望陛下三思啊!”
“而且!陛下!分封是老祖宗定下来的规矩,岂可随意更改?”
旁边也有人出来说:“臣附议!陛下体恤臣民之心,臣等感恩不已,但是这两件事有违祖训,望陛下收回成命!”
“望陛下收回成命!”说完,又乌泱泱地跪下了一片。
祝余从刚刚就托着腮听着他们说话,此时看到他们这般作为,他只是淡淡地说到:“朕,是在通知,不是在商量。”
“朕一直知道,你们和下面的臣子勾结着,算计朕,算计着天下百姓。”
“朕不想计较,但是你们也要学会适可而止了。”
说完不等众人反应过来,挥挥手让刘顺宣旨,圣旨上说的就是昨日关于奏折的改变以及任命四位军机大臣的旨意。
这时,还有臣子揪着刚刚的话题,希望祝余可以收回成命。祝余说:“朕的父皇,一生戎马,本就不在意规矩。我大梁才开国不到百年,朕所作所为都是为了我大梁可以强盛。你们不想着为国为民做些实事,反而在这种鸡毛蒜皮的事情上多费口舌!可见,是当官太久,忘了初衷吧!”
这些臣子听到祝余这样说,实在是吓破了胆,跪下连连称不敢,同时也没有人再说话,不敢再就此事劝诫皇帝。
祝余这时又给了一个甜枣:“人无完人,朕也会犯错,只希望众爱卿可以将注意都放在国事上。而不是这些繁文缛节上”
虽然平日里,陛下不理朝政,但是,如今祝余这番话,将帝王的霸气体现的淋漓尽致。
众臣这次真正的正视眼前的这位天子,不像是他们认为的不学无术,而是说一不二,但同时也从容雅量,懂得在这朝堂上制衡各方。
祝余在刚刚说完话之后就走了。
而那三位大人和赵军则是走在最后,四人都在说着今天圣旨是事情。准备出宫的时候,四人听到后面刘顺气喘吁吁的声音:
“四位大人留步,皇上请四位大人到勤政殿议事”
这四人到了勤政殿,祝余吩咐先宣召赵军。
“臣,赵军,叩见吾皇陛下,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赵军跪在御桌面前,祝余赶忙起身说:“赵将军不必多礼,快起来”说话间已经走到赵军跟前,亲自扶起他。
赵军一脸激动:“多谢皇上!”祝余让刘顺赐座,并给赵军看了茶。
赵军坐下后,犹豫着开口说道:“不知陛下传召微臣,有什么吩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