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经常责怪妈妈不会换位思考,妈妈总说,等你长大了,做了母亲以后你就知道今天妈妈为什么这样对你。当时总会想,妈妈,你小时候有做到像你口中说的那样乖巧懂事的小孩吗?。当然,这句话自然是不敢说出口的。
妈妈很少说她小时候的事,但每次说起,李筱忧都会认真听。
妈妈生长在单亲家庭,外公在妈妈十岁的时候生病去世了,在医疗水平不发达的年代,经济贫困的家庭,生病只能熬着,熬到最后病情严重离开人世。那会舅舅已经娶妻生子,姨妈也已经出嫁,妈妈是最小的小孩,前面有三个姐姐。小小年纪放学就要帮自己已经出嫁的姐姐带小孩,喂猪,放牛,做饭。姐姐嫁得不好,做母亲的不忍心,那时候的外婆没了丈夫,身体也不是很好,觉得做妹妹能帮的就帮,所以妈妈的童年都是帮姨妈照顾小孩,干各种力所能及的活。
每次听妈妈说起她的童年,妈妈流露出的表情并没有很难过,只是最大的遗憾就是没有能够把书读完。所以妈妈把她的遗憾寄托在李筱忧身上,每个做父母的人都希望自己儿女成人成才。
李筱忧没吃过什么苦,十五六岁的年纪还不懂什么叫做责任。以前觉得好好做作业,好好吃饭,好好睡觉,少让妈妈唠叨就是很好了。
可是越长大越发现,有太多未知的事情发生,被各种新鲜的事物吸引着,各种不想说出口的心事。没能再安安静静听妈妈的唠叨,也没能忍住辩驳妈妈的道理。
渐渐的开始有了写日记的习惯。大概每个女孩都会买过一本可以上锁的笔记本,日记本沾上喜欢的明星相片,会写喜欢的人名字,喜欢的歌词,记录当时最真实的心情。
李筱忧的日记本已经写了一半多,从上初一没多久后开始写的。当时听语文老师说,有个人写了一本日记,记录了他的一生,死去那天和他的日记本埋在一起,多年以后被人发现,他的后代把日记本珍藏起来,即使人死去也会有人知道这段历史。其实老师主要是想表达记录日记的好处,记录当下的美好时光,日后即使忘记了,翻起日记往日时光会再重现。
当天下课后就和唐静静她们去买了本可以上锁的日记本,当时还挑了个封面比较非主流的。一个比着耶瞪大着眼睛的女孩,朋友都说她长得像李筱忧,所以就买了。
李筱忧也没想过日后会被人发现,被后人珍藏。纯属是想等以后老了,可以把日记本拿出来看看,回忆一下。有时候文字记录也能舒缓心情,陶冶情操,把不开心的事用文字记录下来,写完以后发现好像也没多大的事,也就没那么难过了。把开心的,难忘的事情记录下来,似乎又再重新快乐了一遍。虽没能像古代诗人一样,随随便便就落笔成章。能一直坚持一件事情,就一定会有收获。
妈妈像大多数的母亲一样担心着自己孩子的青春期,叛逆期的到来。李筱忧能理解,只是反感着妈妈的过渡关心。她知道前几天妈妈有偷偷看过自己的日记,因为钥匙没有放回原位。李筱忧不知道妈妈看了日记后的感想是什么,只是自己的隐私就这样赤裸裸的被人看过,李筱忧难过着失望着。曾几何时没有好好跟妈妈撒过娇了,到底是自己变了吗?曾几何时母女之间竟然有了代沟。
李筱忧翻了翻厚厚的笔记本,妈妈应该只是看了前面的,祈祷着没有看到后来和林鑫的相遇。
把日记本锁进了柜子里,看着被锁住的带着锁的日记本。嘲讽的笑了下自己。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秘密,它是属于个人的,它是不能与人分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