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五十三章:思想差异。 3/5新书(1 / 2)高考落榜的我选择自己开学院首页

下一秒,所有学生,包括老师,都情不自禁的给予了九叔最热烈的掌声。

九叔的话,也许言语并没有多少的感染力。

可是那话语中传递出来的豪情壮志,与斗天斗地的霸气,于豪气,却让人忍不住的心生敬佩,更是有一种想要投身进入并为之奋斗一生的冲动。

那些外国的学生更是被九叔这大胆的想法思想给惊骇到了。

在他们的看来,这样的想法简直就是胆大包天。

其实本质,大明帝国的人,和其他国家的人,在思想就有着很大的不同。

举个简单的神话例子就可以简单的看出来,同样是天地出现了无可抵挡的洪灾,在大明帝国的神话故事中,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将所有的经历都放在了治水面,我们不奢求天的宽恕,也不寻求神明的帮助,一代代的人,修建堤坝,开通河道,疏通河床,将泛滥成灾的黄河水引入河道,从此《黄河入海流》彻底的治了洪灾。

而在西方的神话故事中,创世主耶和华看到人们变得贪婪自私,便用洪水惩罚他们,有一位叫诺亚的人,受到耶和华的启示,建造了一艘方舟,在大洪水来临之前就带着全家人躲到了方舟,由此躲避了灭顶之灾,也成为大洪水中唯一活下来的人。而在洪水结束之后,诺亚派人给耶和华送了一个祭品过去,以表示他的诚意,于是耶和华不再发怒,在天空中画了一道彩虹,人类又恢复了生机。

这其中的差异已经不用多做赘述了,我“治水”,你“忏悔”

这两则神话看似毫不相干,却从根本说明了问题,这是中西方人民精神信仰的不同,即双方世界观的不同。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古人十分看重人伦的价值,他们认为虽然自然界中存在着天道,但是人如果只依靠天道,而不通过自己的努力去改变眼前的困难,也是行不通的。古人相信“人定胜天”,所以在洪水面前,他们团结一致,就如同“夸父逐日”、“愚公移山”、“精卫填海”一样,古人相信众志成城就一定能使灾难退却,虽然也有对天的信仰,但是更相信在灾难面前还是要依靠群众的力量。这是东方古老文明的起源。

而西方人则相信,世界存在着一种决定万物生死的神明,这种神明无所不能,他创造了宇宙和人类,一旦他发怒了,人类就会遭受劫难。诺亚听从了耶和华的指使,建造了诺亚方舟得以逃生,又通过忏悔拯救了人类,由此人们认为:虔诚的信仰神明,及时忏悔,才能使自己安然无恙。于是人们对神明的信仰渐渐发展成了一种宗教神学——基督教。这是西方文明的起源。

而从故事中的主人翁的选择,更是能够看出,双方那巨大的观念差异。

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他放弃了自己的家庭的小小团聚的欢乐,选择了人民,选择了大家。

而反观西方的故事中,他带了自己全家人,躲到了方舟,难道就不能带邻居伙伴什么的吗?

显然是可以的,但是他并没有那么坐,对于他们来说他们自己才是第一位的,保全自己才是最幸福的事情。

种种的差异之下,这才让他们觉得,九叔说的话,简直及时冒天下大不韪简直就是疯了。

而在下面三万多的大名的学生看来。

这句话实在是太对了,神又怎么了,仙又怎么了?魔又怎么了。

你若不作为,欺辱天下百姓,肆虐人间,那么屠了你又如何,难道天就不会流血吗?

学生们看到的太少,知道的太少。

所以没有什么感触,而反观,不管是史蒂夫,还是托尼,亦或者是X教授和万磁王。

他们对于九叔的话,有的只有深深的敬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