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人君、严俊,你们谁会说四都话?”
男主角说的是方言,而且还是很重的那种,不然也不需要别人帮忙翻译了。
两个人同时摇头,他们都不是四都人,压根就不会说。
“这样吧,去找一个会说四都话的同学过来帮忙,这个小品的男主角一定要会说方言才行。”
也就好在《回家的路》台词不是很多,用拼音标记的话,四五天的时间背下这段台词肯定是没问题的。
找了一个会说四都话的同学过来帮忙,然后姜子恒按照他说的,把男主角的台词都改成了四都话,并且用拼音标注。
“抓紧时间背,给你们半小时的时间,谁说的好,男主角就谁来演。”
姜子恒的想法很简单,男主角就在王人君和严俊这两个人之中选,谁台词背的好,主角就由谁来演。
“你负责的是翻译的角色,男主角说的台词,你也要去听去记。”
不光是男主角,姜子恒也给江景疏的台词里加了一些四都话。
江景疏对此倒是没什么意见,毕竟姜子恒的解释合情合理,她也没有拒绝的理由。
半个小时一到,王人君和严俊分别表演了一段男主角的戏份。
两人在台词功底上的表现在姜子恒看来,显然是王人君更胜一筹,而且他背的也还可以,虽然不太标准,但好歹把字都说对了。
所以这个男主角自然就落到了王人君的头上。
“这个男主角,风餐露宿,骑着一辆摩托车天南地北寻找自己失踪了十年的儿子,他坚信有一天自己一定能找到……”
姜子恒把王人君叫到一旁,和他说起了这个男主角在表演上需要注意的事情。
“这个角色在外表上不能是干净的,衣服要脏一点旧一点,还有脸要黑一点,不能是白的,头发太整齐也不行,短发是一定的……”
王人君之前并没有跟姜子恒合作过,他还是头一回和一个导演,如此深入的探讨一个角色该怎么演。
而姜导演对这个小品的男主角有着很明确的定位,甚至连说话的语气和眼神动作,他都有着很明确的标准。
这对一个演员来说无疑是一件好事,只要按照导演的要求,把戏演出来的话那就是合格的。
“这个时候我的眼神是什么样的?在谈到小孩的时候,我是该激动一些,还是平静一点?”
王人君越听越激动,就好像他要演的不是一个小品,而是一个电视剧或电影的角色。
对于好学的王人君,姜子恒自然不会吝啬和他讨论,对方确实是一个好演员,他愿意下功夫去研究该怎么演戏,这一点就是值得肯定的。
虽然此时王人君的演技远远比不上后世的那个他,而且演完《回家的路》这个小品,对他也不会有什么改变。
不过姜子恒还是愿意花上两个小时的时间,和他深入探讨了这个角色的特点和特质。
“这个短剧在最后,还得唱一首歌,这首歌的名字也叫《回家的路》。”
一个小品还附带一首歌,这是王人君和江景疏等人根本就没想到的。
而《回家的路》姜子恒打算让王人君来唱,毕竟他是这个小品的男主角。
台词、方言、表演、唱歌,一个简单的小品却让王人君有一种亚历山大的感觉。
即便换成是另外一个人来当这个男主角,恐怕也会有和王人君一样的压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