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年初三一大早,王院士和杨越就不约而同地来到了他们各自的办公室。
“杨越,过年没回老家呀?”
从家属院往办公区的路上,有人跟杨越打招呼问道。
“回了,回了两天。”杨越回答。
“这才初三就往办公室去呀?”又有人问。
“待在家里没啥事。”杨越又答。
“王院士在你前面也往那边去了。”又有人说。
“啊,是吗?”杨越没有觉得意外。
“这个杨博士,简直是第二个王院士。”跟杨越打招呼的人,看着杨越大过年的往办公室里去,回到家跟自己的家人这样议论道。
一年多前接受的那个部级协作课题研究任务,在春节前的时候,就像是遇到了拦路虎,杨越和课题组的成员连续一个多月的实验,没有取得一点进展。
就在几个月前,国内汽车制造领域实现了国产化的重大突破在中国道路上奔跑的汽车中,有一半用上了国内生产的钢板,穿上了“中国衣裳”。
要知道,在这之前,中国的轿车制造使用的还全都是外国钢板,其中多个合资品牌轿车用钢,都是从德国和日本高价进口。
现在,数个国际着名汽车制造商推出的新车品牌,已经纷纷换上了“国产铁甲”,不能不说这是一个令人惊叹的成绩。
这项重大突破,源于六年前开始实施的一项重点科研项目轿车钢板成形技术研究的成功。
去年十月中旬,杨越作为省青年科技工作者代表之一,参加了在北京召开的中国青年科协会员代表大会。
大会上,轿车钢板成形技术研究项目负责人的一番发言,令杨越心生感慨。他在笔记本上这样记录下了自己当时的感受:
这不是一个容易完成的任务。中国的钢铁产业虽然早就在量上冲入了世界前列,但是在高水平板材冶炼中,仍然存在诸多技术空白,尤其是体现在高附加值的汽车板上。现在,这个团队成功解决了国产高品质钢板不能大批量稳定生产和应用的技术难题。
曾经多年,在中国生产的别克、帕萨特、奥迪6等知名汽车的钢板,全部依赖进口。这一技术的突破,终于实现了国产钢板武装中国汽车,为提高中国轿车产业的国产化率做出了重大贡献。真的是令人敬佩!
敬佩之余,杨越对自己承担的这个在研项目,也有了更强烈的紧迫感。
从北京回来后,他带领自己的团队,在前期无数次实验的基础上,经过一个多月的紧张攻关,项目小试终于取得重大进展。
紧接着,他们开始将项目放大,在王院士的指导下,进入了最为关键也更为艰难的中试研究。
元旦过后开始的中试实验,艰难地向前推进,但春节前的一个多月里,实验结果基本处于停滞不前的状态。
春节放假这几天,王院士和杨越心里都不轻松。
在曙光院,不少人一直在等待着一件事情的发生。
曙光院至今仍是只有杨越这一个博士。这说明什么呢?说明曙光院吸引不来博士。那就等着看吧,杨越早晚也会离开这里。
可是,几年过去了,杨越非但没有离开的迹象,现在,还全身心投入到这个由王院士牵头的部级协作项目研制中,一副只问耕耘不问收获的样子。
“这种项目,没个三五年拿不下来。成功了,名利双收不成功,耽误多少年都说不定。”
“再过两年,杨博士年龄上没有了优势,想走就不容易了。”
很多人都替杨越在还有更好发展机会的时候却“不思进取”感到惋惜……
杨越和王院士的办公室都在三楼。
静静的办公大楼里,看到王院士的门虚掩着,杨越便拿着自己的笔记本来到王院士的办公室。
“国外一个新的研究项目,让我产生一些想法。”杨越说,“美国的一个城市,因为一年前一场强烈的飓风,有人担心,飓风过后,尸体、废墟、垃圾、油污,这些浸泡在水中的物质,都不可避免地会污染水源,而飓风也会给污水处理系统造成破坏。”
“当然,也有对被污染的饮用水进行紧急处理的方法。不过,通常的漂白剂能杀死病毒和一些细菌,但不会伤及寄生虫,也不会去除水中的有毒化学物质,就算是加热煮沸也只能消除生物污染。美国一家公司为此研制出了一种炼水设备,它可以从空气中提取干净的可直接饮用的水。”
王院士说:“这个原理生活中很常见。如果你从冰箱里拿出一个玻璃瓶子,把它放在阳光下,会发现瓶子上布满了小水珠。这些水珠就是这个玻璃瓶子从空气中提炼出来的水。”
“当然,这些水珠不一定能直接饮用,需要经过处理。你说的这种炼水设备,应该就是在类似的这种玻璃瓶子上安装了一个连续震动的系统,将产生的水珠收集起来,并且对其进行快速的化学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