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344章 继承者杜预(1 / 2)铁血真三国首页

2继承者杜预

半倚在铺着狼皮褥子的座椅上,沐浴着温暖的冬日,杜预正津津有味地研读左传。

他的好学不倦是出了名的,举凡兵书、杂学、诸子百家皆一一涉猎,而且有自己见解。但他最喜爱的还是春秋左传,行动出入常常带在身边,得空辄研读不厌。可说与关羽的喜爱春秋,各擅胜场。

关羽是爱读其书,而遵循春秋大义,杜预则是精读而细思,旁征博引地写下自己的见解。后来他撰写完成了春秋左氏经传集解30卷,是后人热门称道的参阅著作。至今犹有重要价值。

二儿子杜跻兴冲冲的走进书房,

“父亲,您做大事的时刻终于来了!不要再做这枯燥无味,100年也出不了名的度支尚书了:皇帝诏命您接替羊祜,特使就在厅外候着宣旨呢!”

杜预心中一跳,不露声色地放下书本,站起身来。

“父亲您这是何苦呢?度支一职掌贡赋税租,一天到晚忙得要死,您有空不休息休息,又没完没了的读左传,怪不得人家都嘲笑您有左转癖呢!”

杜跻陪着父亲走出书房,一边不无埋怨地说。

杜预笑笑:

“不论大事小事苦差事,总得有人做是不是?一件事情,不做则已,做就要把它做好。度支尚书可不是个可有可无的闲职,一国之财政,经济命脉攸关,岂能等闲视之?

“至于人说我左传癖,我不认为是嘲讽,倒很乐意接受。我也和你们兄弟说了多遍了:左传中有治国方略,王朝嬗替,军事韬略,为民张本,褒善贬恶,实是集儒家思想之要义的一部好书,为官执政者岂能不读?”

“儿也读过几篇,却没有悟出这么多道理来……到底是父亲高人一等啊!”

父子俩走到外厅,长子杜锡和三子杜耽正陪着宣旨宦官喝茶。

因母亲高陆公主在晋朝将建之前逝世,兄弟几个怜悯父亲中年鳏独,虽已各自成家了,还常常来探望杜预。小儿子杜尹是杜预继室所生,此时尚幼。

杜预与承宣使寒暄几句,道:

“请公公香案前宣旨吧。”

听着承宣太监尖锐的公鸭嗓子,抑扬顿挫的宣读诏命,杜预心中颇不平静。

父亲杜恕正直务实,重于职事,但与朝官不和睦而屡被外放,最后在幽州刺史任上,遭那个曾排挤田豫的程喜陷害幽闭而死。

他自己也是如此坎坷。

自从得罪了石鉴,在仕途上屡受打压。第1次在270年初,被报复解除河南尹官职第2次6月初,征鲜卑时受诬差点丧命。后来几度起起伏伏,官位很不牢靠。直到做了度支尚书,虽与石鉴没有直接利害关系,却与石鉴也起过冲突。总算沉下气来,在这个职位一干就是7年。

“你石鉴以为我被踢出军营,不得参与军国大事了,我偏要在看似不重要的职位上做出重要的贡献来!……”

在度支尚书这个朝廷财务大总管任上,杜预都向皇帝提过50多项治国、治军、治边的建议。

他的聪明才智是多方面的:

当时的历法不准确,不合晷度,是他修订出二元乾度历,纠正差舛

孟津渡浪大流险,舟船常有倾覆之患。当年杜预的祖父杜畿受曹丕命制造龙船,就是在孟津试船时遇难的。是他力排众议,主持修建了富平津大桥,给洛阳交通带来了极大便利

国家遭到水、旱、蝗灾,都是他几次上疏力陈救灾计划,提出利民措施

又是他,经反复设计推敲,重新制造出久已失传的西周庙堂所用的祭器与计时器欹器

还是他,同情灭蜀功臣邓艾的悲惨遭遇,是积极提议为其申冤的大臣之一。最后在魏兴太守议郎段灼一篇总结性的上疏后,司马炎下诏为邓艾平反,任其孙子邓朗为郎中………

种种革故鼎新,巧思妙构,兴利除害之事,数不胜数,博得了上起皇帝下至草民的无数称赞与表彰。

杜预在文职岗位上低调地做官,高调地做事,但他的心里却隐藏着一份“野心”,渴望有一天能手掌兵权,统领大军,东征西讨,扫平天下,为国家建立奇功宏业!

他崇敬羊祜,佩服羊祜,也羡慕羊祜,期望有一天也能一展自己胸中抱负。

这一天似偶然,又必然的来到了!

“羊公,杜预不才,定当继君遗志,攻灭东吴,以报君举荐之忱!……”

杜预接过任命征南大将军的黄绢诏旨,谢过皇恩,在心里暗暗对羊祜立誓。

就在羊祜逝世的278年底,杜预迅速南下襄阳,着手准备伐吳战争,他要大显身手了!

当然,他的行囊中还是少不了一套左传。

就在杜预厉马秣兵的时候,传来了陇右大捷的消息。

那个鲜卑大首领秃发树机能,接连打败大军的进剿,石鉴、苏愉、司马骏、田章等几任统帅皆铩羽而归,特别是胡烈、牵弘等猛将沙场殒命,引起了朝野上下的震惊。司马炎寝食不安,将河西叛乱视作心腹之患,甚至影响了他伐吳的决心和计划。

他在朝堂上忧心忡忡的叹道:

“吳蜀连年入冦,其祸患也未尝有如此严重啊!鲜卑彪悍,连胡烈这样的猛将也死于其手,还有谁能担当讨伐军主帅的重担呢?……”

百官知道,汝阳王司马骏继石鉴后为帅,一年多交战,不但未能消灭鲜卑军,反而出现了氐、羌、匈奴与鲜卑的联合叛军。

司马炎撤了司马骏的职,原想派他最信任的贾充去镇守关中的,但惜命的贾充很害怕这个任命,就在同党冯沈、荀勖的策划撺掇下,搞了个与皇帝结儿女亲家的“绝招”,用操办皇家婚姻大喜事这个借口,得以留居洛阳。

这个差使如此棘手,吉凶难卜,谁敢贸然去接?大家俯首盯着自己的靴尖,默不作声,拼命在想,找个“出头羊”出来,免得自己履险。

“臣保举一人,定能不负圣命!”

一个人很笃定的开了口。众人都松了一口气,但立马又一紧张:

“太尉贾充举荐的人可别是我哦?!”

“陛下您忘了?还有一个比胡烈厉害得多的人,一直没发挥大作用呢!”

“嗬,竟有此等人?”

司马炎急不可耐,好奇的问。

“此人就是淮南三叛时,文钦之子文鸳呀!当年他一人独当八千骑,真乃天下无敌之将。投降之后,屡迁至平虏护军,现在也不过40来岁,正是年富力强之时。何况他足智多谋,并非一味莽勇之人。臣认为派他去最合适不过了!”

司马炎大喜:

“爱卿所言极是!就令文鸳督率凉、秦、雍三州之兵,讨伐秃突树机能。但愿这次能传捷报……”

晋咸宁三年277年三月,文鸳临难受命,督军出征。

他吸取了胡烈孤军深入而遭败亡的教训,指挥三州兵马齐头并进,保持良好的联络,向陇右叛军压去。

却说秃发树机能的祖父是鲜卑的酋长匹孤,他与被曹魏镇压的柯比能一样,是鲜卑族的杰出统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