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邳县的县镇口经五里河、小码头,沿着青石板铺就的小道,一直往东,就是一条看似有点老旧的横街。 横街虽老,却也异常的干净,除此之外,也说不上有什么特点。 大抵是因为临近县学的缘故,街上来来往往的学子不少,连带着,这周边的生意,也跟着红火了不少。 有些店铺是别的街上没有的,毕竟,这里临近书院,便是那些个大字不识一个的摊贩,也情愿沾一沾这里的书香气,美其名曰,‘近朱者赤’。 不长的街道,更多的是书店,宣纸铺,文房四宝斋,还有茶庄和茶馆。 其中零零散散的穿插着几家,不怎么起眼的吃食小店。 仿佛身处在县学附近,周围的店铺们自身似乎也跟着一起沾了些书卷气似的,卖的都是些精细的小糕点,至于那些个便宜管饱的窝头,倒也不是没有,毕竟,学子们也不是各个都是富裕的。 但只是那个头,却也比寻常街上,显得要精致了不少。 连带着一整条街,都像是罩有着一层说不出的出尘气和书卷气。 可要说在这街上,显得格格不入的,那倒还真的是有一家。 细致的石阶上,一间铺面不大的商铺,紧锁着大门,周围左右的店家一个个的,或迟或晚的,也都已经开始经营起了生意。 可独独这一家,直到了晌午时分,也没有开馆做生意。 来来往往的行人们,走到这里,总是忍不住的微微驻足一下,继而面上,便就显露出了纠结和犹豫的神情,像是在迫不及待的,正等待着什么的样子。 店铺虽小,但是一砖一瓦都显得格外精致。 门头上的屋檐顶,一丛开的正好的枸杞,通红通红的,垂挂下来,平添了几分喜意。顺着那像是礼花一般的火红,仔细一瞧,这才能够发现,在那紧闭着的木门外,有着一块小匾 。 上写着的‘沈记面馆’,禅意盎然的书法,明显出自哪位大家的笔下,此时,却也被半遮半掩的盖住了,一不留神,便会错漏了这处。 明端着,食铺们生意最好的午时都已经过去了,这一家面馆的大门,却也依旧纹丝不动,而周围的各家商铺们,一个个的,也都是一副见怪不怪的样子。 只那来往的行人,时不时的回头顾盼一眼,像是在等着什么。 直到太阳慢慢的西落,眼见着,已经是快到了近黄昏了的时候。 终于,面馆的大门,才打了开来。 顺着那敞开的水曲柳木门,延伸出来的,便就是一股,被压抑在门内已久了的香味。 大门不过才刚刚一打开,原本还显得有几分空荡的老街,立时就挤满了人。 也不知道是从哪里来的这么多人,三三两两的,就这么挤在了面馆的门口。 人群里,有穿着补丁旧衣的人,也有穿着富贵长袍的人,到了这一刻,看着,似乎也没有什么别的不同。 除开面上挂着的那贪食的神情,和迫不及待的嗅着香气的样子之外,一个两个的,都是想要抢占着,能够先一步进面馆的名额。 人虽拥堵,所幸,到底还记挂着自己是在县学的周围。 许是因为凭着那一股子对读书人天生而来的敬畏气,或是对县学那说不出的崇拜感,老街的这家面馆门口,倒也从来都没有出现过什么大的乱子,时常间或几次小小的争辩之后,就很快的,排满了一条长龙似的队伍。 对着这样大的阵仗,负责招呼人的伙计,也是一脸见怪不怪的样子。 眼瞅着不过才十六七岁的少年,小麦色的皮肤,粗平的眉毛,浓眉大眼的样子,怎么看,也绝不会和丑字挂上联系。 但本该的面目清秀,却活生生被眉梢上一条延至眼角,看着格外显眼的寸余长疤,破了原本青涩的少年感。 此刻,他正沿着这一条长长的队伍,按着人头数,一边收钱,一边分发着手中特制的铁签子。 总共五百根的签子,沿着队伍分发了好一会儿之后,看着依旧眼巴巴的望着自己祈祷着的食客,少年有点委婉的摊出了手,来回在他们面前展示了一番。 显示完了那已经空空如也的手心之后,这才看着那五百名以后的食客们,一脸心不甘,情不愿的退了开来。 只是退开来的食客,却也没有立时转头就走,反倒是走到了队伍的旁边,顺着方才的顺序,继续排着队。 而今日有幸能够挤入前五百名的食客,则都是纷纷握紧了自己手心的铁签子,暗自在心底里,庆幸不已。 店面不大,便是连上了二楼的位置,也不过才将将坐下了五十人。 未等旁人开口,负责招呼的伙计,已经熟门熟路的从门后,搬出了一长摞的长板凳来,三人一条凳的坐着。 紧接着端上来的,便就是今日的小菜和大碗茶了。 小菜,也就是今日面的浇头材料,提前按照配菜的菜式,给另备出来的。 一般,也算在了面钱里了。 除开能先进去的五十位食客之外,其余的五百名以内的食客,也都是人人有份的。 沈记面馆,除了最为基本的清汤面之外,每日,便就只卖一种面。 而他们,和县里旁的面馆,最大的不同,恰恰也就是这面。 寻常面馆,时常都是定好了菜单,每日重复着单子做面,可这里,却偏偏反其道而行之。常常是看着时令和老板的心思,今日做的什么面,便卖的什么面,价钱也是随着当日菜色的变化而变化,但不论怎样,便是那最为便宜的清汤阳春面,也总是比普通面馆里的,要贵上那么七八文钱。 虽说听着像是有了几分的傲气,可偏偏,这县里,却也没有一家面馆,敢说这沈记面馆的面,是不好吃的。 单看着面馆每日只开两个时辰,每天又限卖五百碗面的架势,寻常面馆,怕也是只能在心中暗自咋舌。 而沈记面馆今日的小菜,是清煎小黄鱼。 每日的面食,都是提前一天定好,散于食客知道,避免碰见难得来吃面,却遇上了自己不喜欢的食材。 毕竟萝卜青菜各有所爱,越是讲究吃食的人,便少不得心里眼里的,多上那么一两样的忌讳。 因此此刻门前,都是一派和谐的样子。 清煎的野生小黄鱼,细致的摆在黑褐色的小陶碟上,似乎才刚刚出锅不久的样子,依稀,还能够听见那滋滋的煎油声。 方才还挤挤嚷嚷的食客们,一个两个的都安静了下来。 先是不舍的端看了好几眼,又细细的闻了闻味道之后,这才一脸不舍又期待的,朝着碟子,伸出了自己手上持着的筷子。 一口下去,表皮酥脆,内里嫩香,鱼肉结构紧实细腻,鲜美腴口。 明明只是一道最为寻常不过的家常菜式,可不知怎么的,只要是从沈记老板娘手里做出来的,便总是要多出些不同寻常的滋味来。 吃鱼前后忌喝茶,今日的大碗茶里,备的就是炒米泡水。 一点点的焦香米糊味,和回味时的轻微甜味,虽说看着显得有点粗陋,却也显得店家很是贴心。 面虽然每日都是限卖五百碗的,但是这备好的小菜,却是不限人数的,时常,都是卖到了店铺关门为止。 拿面馆老板娘,也就是沈秋娘的话来说,便是这和面的活计,着实是太累人了些。 而那些个今日没有来得及排上队伍的食客们,此刻,便就是在这等着买那小菜。 干荷叶和油纸一起包好的小菜包,内里装着两条小黄鱼,估摸着差不多一斤左右的重量。 厚重的纸包,仍旧抵挡不住那股子馋人的香气。 每包二十文钱。 虽说吃不上面,但是能够把小菜带回家去,配点小酒品着,那也是好的。 而进了面馆的食客们,却面临着两种选择。 同样是小黄鱼,除了小菜之外,共有着两种面,可以选择。 一种是小黄鱼烩豆腐的浇头汤面,一种是小黄鱼去刺剁成蓉和面后,做成了的黄鱼面。 前者,能够直接品到黄鱼和豆腐烹煮在一起时的那嫩滑美味;而后者,则是免去了被鱼刺卡喉的可能。 只是这价钱,黄鱼面却少不得,又要再比那浇头的汤面,多添上两文钱了。 虽说价钱是偏贵了一些,但能够打定主意,又能够拔得头筹进来这面馆吃面的,自然都是些追求食感,而不吝惜于自身钱财的吃货们了。 等到跑堂扯开了后厨房上悬挂着的吊帘时,那被心心念念记挂着的面条,终于在托盘上,显现出了样子。 黄鱼烩豆腐汤面,那浓白汤汁中,鲜嫩的水豆腐颤乎乎的,入口轻轻一抿,似乎就已经融化了;而那鱼皮和鱼肉,则是细嫩无比,入口黏腻,食之粘口,吃起来,竟浑然没有半分的鱼腥味。 而黄鱼面虽然碗中不见鱼肉,但那汤白如牛乳,味道极鲜,还有青翠葱花点缀着的细嫩面条,即便还没有来得及上桌,未待彻底看清楚面碗里的情况,便就已经散发出了那比门外更加强烈百倍的香味。 稍有些馋嘴的食客们,就已经开始忍不住,自以为不引人注意的,偷偷吞咽了几声口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