斜搁台阶用脚踩,脚触地面,剑身弯曲。然而随着脚掌的慢慢抬起,剑身也贴着鞋底恢复了过来。这说明它在韧性和弹性方面,已经有了质的变化。
之后是测试刀具的锋利度。这种测试有个土办法,“片儿纸”。“片儿”是动词,就是把纸凌空捏着给削成条或片。
纸性柔,受力则弯。用手捏住纸张的一角,纸面就像枝头的树叶,凌空摇曳。此时用剑切削纸张的中下部……
但凡刃口不够锋利的,纸面就会“荡开”,哪怕你割开了大半……而就算能“片”下来的,切口也不会笔直。只有正真锋利到了一定程度的才能一剑而下,顺滑无阻碍,切口平直如尺裁。
视频里面既然放了,结果自然是成功的。
测试用纸像是A4打印纸。看着挺厚实,单手捏住一角之时纸面并没有“摇曳”的迹象。就展示的而言,此剑能轻松片儿质地较硬的纸,但质地更加柔韧的是否也能如此就不得而知了。至于“吹毛断发”,那应该是不可能达不到的程度,否则不会不秀出来的。
……好吧。
吹毛断发放现代估计也不是件容易事儿。传说中的神剑可能真有这么神,但它却不是眼前所急需的标准。量产型装备,“够用、易造、皮实”才是王道。比如二战时的波波沙冲锋枪,比如大名鼎鼎闻名遐迩的AK47。
最后的最后,一把兵器的好坏,得看它整体的性能,除了硬度韧度,还有杀伤力。于是画面一转,来到了竹园。
测试对象是一根两指半到三指之间(?)的嫩竹(?)。
主角手起剑落……毛竹几乎是直着下坠,之后才慢慢倾倒。切口自然也是平整光滑,不似有毛刺的样子。
紧接着又是唰唰唰三下,下半段化作数段。
.
东西实在是好。实在是太好了!如果现在能全面量产这种品质的武器……
问题是,现在离当初看这视频的时候已经能说是“时间久远”,好多细节早已模糊不清。而那些属于“记得”的细节,其中也还有当前无法做到的地方。
……
就这样吧,能想起多少是多少。
先知操起一块记事板,开始回忆主角兄一路研究历程中的那些成败。
锡的比例好像是十二左右。这个值肯定不准,但正式实验的时候,可以从这个值附近开始一点点的增减。
熔炼温度……好像从从头到尾没有提到过。但因为是使用浇铸法,所以温度至少要高到能将铜和锡熔成液体。
这个问题倒是不大。熔铁,温度达不到;熔铜,总是可以的吧?一千度多一点,才铁的三分之二。
当前反倒应该重视坩埚的制作——熔了没地儿盛放那还怎么整?
好在英明如先知我,之前就让狗头人开始研究耐火材料了。不知现在成果如何。“探亲”的时候去催一催吧。
对了对了,还有取放坩埚用的大铁钳。没有坩埚钳,不仅熔液取不出来,更没法拿着坩埚进行浇铸。不过这个应该没啥难度吧?左右不过是加工一个结构简单的小工具,给他们画个示意图,再和探亲人员当面说清楚……
就当它OK了。
有了熔液,有了倾倒熔液用的钳子,之后就需要浇铸用的范。
虽然不是学金属学机械的,但作为一个工科狗,用木头模子和木头沙箱做沙范还是玩儿过的。
制范的关键之处,按先知的理解大致有两个。
一个是怎么把模子取出来而不破坏周边的沙形——沙子没黏性,一点儿都不牢固。再怎么将它们压紧敲实,稍加挤碰就破碎没商量。而只要有一小处破损,整个儿也就算是报废了——浇铸时,金属熔液会以此作为突破口,将周围大片地区撕裂。
这里的关键是,模子在第一个沙箱里半埋后,对沙子有个沿模子最宽处斜切的操作,并在切口处用木片儿蘸水“舔”一遍,在加固的同时,也避免之后与第二个沙箱里的沙子黏连,导致边缘破损。
第二个关键之处是浇铸孔与透气孔的选取。
顾名思义,浇铸孔就是注入青铜熔液的入口,而透气孔……
假设整个沙范只有浇铸孔,那么随着熔液的注入,沙范内原本存在的空气就会不断被压缩。
然而再怎么压缩,这些空气都不会消失不见,压缩后的体积也不能忽视。所以,必然会有一处或几处地方,会因气体压缩而排斥熔液的正常流入,最终导致铸件有缺陷——物理层面、字面意思上的,缺损与凹陷。
透气孔就是给这些“废气”留的门路,让它们能随着熔液的前进,有个撤离的地方。
.
当然了,具体操作时各方面都存在更复杂的情况。
但最最最令人讨厌的是,因为导热能力和熔液降温凝固等原因,沙范在研究中途就被抛弃,而转用了铁范。
铁范就是在当前无法完成之物。
……
没事儿。老祖宗那会儿也没这东西。除了沙范估计也就剩泥范和石范了。泥范好办,石范……哎——怎么都比铁范容易达成吧。
不管怎么说,这路总是要走下去,办法总是要想出来的。
还是先挖矿,再搞定坩埚和坩埚钳……
……!
……!!
……!!!
码的!想太美也想太远了。
关键的锡,特么这锡,
又要到何处
去搞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