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后数年间,周瑜尽心辅佐,孙权对他也是言听计从,恩遇甚厚,孙权对周瑜的倚重,可以说甚至超过了孙策时期。
曹操大举南下,江东群臣恐惧,尽皆主降,又一次面临生死存亡之际,也是周瑜从鄱阳星夜赶回,力排众议,坚定了孙权抗曹的决心。赤壁一场大火,周瑜不仅兑现了他“必为主公破曹”的诺言,也使得江东转守为攻,积极去实现进取天下的雄略宏图……
然而,自从周瑜大败曹操、开拓荆州,他的功绩威望已然超过了身为吴主的孙权,孙权对周瑜的态度就隐隐起了变化。
就像他听刘备说:“公瑾文武筹略,万人之英,顾其器量广大,恐不久为人臣耳。”之时,虽明知此言是挑拨离间,可内心还是不受控制地起了波动。
功高震主,这是任何君主都会疑忌的。这无关君主信任与否,也无关臣子是否有自立之心,重要的是有了自立之能,就必须加以防备。
所以,当周瑜提出软禁刘备的计划时,孙权犹豫许久最终还是否决了。固然如他所说“曹操在北,当广揽英雄,又恐备难卒制,故不纳。”是主要原因,却也不是唯一的原因。
他把小妹嫁给刘备,既是拉拢,也是监视,他扶助刘备,首要目的是为了抗曹,其次也为了制约周瑜,同时让小妹监视刘备动向,令其不敢妄动,就像下棋一样,多方落子,彼此牵制,以此达到微妙的平衡。
聪明睿达如周瑜,如何会不懂人主的忌讳?是以当他提出取蜀之策,为孙权展开二分天下的蓝图时,甚至都不用孙权开口,他主动提出与宗室将领孙瑜共同西进,夺取益州后让孙瑜镇守,就是为了让孙权放心。
如今,这一切都随着周瑜的死烟消云散。
孙权悲痛流泪,不仅是因为失去了一位肱股之臣,更是因为周瑜之死,意味着二分天下之计难有机会实现了。
就连周瑜自己也很清楚这一点,他死后,江东无人能在制衡曹刘的同时夺取巴蜀,所以他在遗书中推荐鲁肃接任,就是默许了鲁肃借荆州给刘备的方略,以此多树曹操之敌,避免江东同时遭到曹刘两方的攻击。
孙尚香也知道,孙权最终必然会做出借荆州的无奈之举,所以她拒绝随刘备回吴吊唁,就是因为她不愿亲眼看见那一幕的发生。
而且,她真的倦了,不想再面对孙刘两家之间的勾心斗角,也不想再卷进那些无谓的纷争。
虽然没有回吴参加葬礼,但她还是选择去到江边祭拜周瑜。
她一身素服跪在积雪斑驳的江畔,折了十几只纸船,然后把纸船内的蜡烛点燃,一只接一只放入江中,目送着这些小船带着她的思念飘向江东的方向。
“公瑾兄长,对不起,阿香不能去送你最后一程了,请原谅我的逃避,这些年来,阿香送走了太多亲人,我实在无法再承受……也不想再去面对那样残酷的现实。”
话未说完,已哽咽不止,泪水簌簌而落,她深吸一口气,擦掉脸上的眼泪,拿出从江东带来的清酒,仰头喝了一口,再把剩下的酒水缓缓倾倒入滚滚东流的江水里。
“这最后一壶酒,就当我为你送行,公瑾兄长,一路走好,阿香会永远记得你的,不仅是我,千百年后依然会有很多人记得你。哦,还有,等你见到了大哥,记得替我告诉他,阿香很想念他。”
想到大哥,她恍然发觉,不知不觉,大哥竟已过世十年了……
这十年来,多少人和事在她生命中来来去去,聚散离合,世事无常,终于令她明白,这世间没有什么事情是永恒不变的,再强大的帝国都有土崩瓦解的一天,再宏伟的理想也会被意想不到的现实变故击碎。曾经约定携手同行的人也会在某个路口离散,一个转身便已相隔天涯。
太多悲喜欢愁、生离死别一再侵袭着她,令内心难以负荷。十年之前,她青春年少,无忧无虑,十年之后,她容颜未老,心已苍老。
冬歌和几名带刀侍女远远地候着,不敢上前打扰,可时间一长,冬歌担心孙尚香的身体,还是忍不住上前,含泪劝道:“郡主,雪地上冷,别再跪着了,小心伤了身子。”见郡主恍若未闻,冬歌只好蹲下身子,轻握住她的手臂,眼里带着一丝恳求,“郡主,人死不能复生,还请节哀啊。”
“我又何尝不知,人死不能复生。”孙尚香望着茫茫江水,一动不动,低声喃喃道,“可我不知道,人的一生究竟要经历多少生死离别,才能学会放下过去,看淡生死,也许有的人一辈子都做不到了。”
冬歌张了张嘴,却无言以对,只能默默拭泪。
又是一阵良久的沉默。
终于,孙尚香深吸一口寒气,再长长地呼出来,仿佛在努力吐出胸臆中的沉郁和悲伤,然后她站起身,拂去衣裙上的碎雪,哑声道:“罢了,我没事,回去吧。”
临近年底,完成了交接手续后,刘备终于得偿所愿,借得南郡与荆南四郡,成为名副其实的荆州牧,与此同时,孙尚香带着她的侍女及卫队搬出了公安,在西边另外筑了一座城,名“孱陵城”,从此与刘备别居。
感谢在2020040101133620200405012620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投出地雷的小天使:蝌蚪蚪1个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