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甘的是,自己来到一个修真世界,却可能永远成为不了高等级修士,只能混混日子。
都上山了怎么还没有金手指的迹象,老爷爷、小瓶子、石珠子、葫芦、镜子……你们在哪啊……
正胡思乱想,却听到李燕子说:“话说回来,其实我们杂灵根,又能比废灵根强多少呢?都是一样不能筑基,只能留在这耗几年,然后熬到四十岁下山去干些庶务……嗐,我跟你说这些干什么。既来之,则安之。你还是好好学门手艺,以后从这出去也好谋个差事。”
李真这是第二次听说“离开宗门”,上一次是听村长李华说燕子会从宗门出来,到衙门去任职。李真忍不住问:“为什么会离开宗门?”
李燕子感觉站着和李真说话有点奇怪,就蹲了下来,道:“宗门的规矩,如果不能筑基,无论记名弟子还是入门弟子,就只能在山上待到四十岁。
李真一怔:“四十岁以后呢?”
李燕子道:“四十岁后就要下山,酌情安排差事。可能是去府衙县衙,也可能是去其他方丈山的产业。要是太差哪都不要你,你就只能去当散修了。”
李真听着李燕子介绍,暗自想道:那这方丈山还真不赖,起码能解决个企事业编制嘛。
李燕子跟李真说了许多,也不知道这么小的孩子能不能听得懂,笑着伸手捏了捏李真的脸。
李真被这么一捏,吓得全身激灵一下,然后才想起自己在对方眼中是个小孩。平复心情才问道:“上山时,四灵根的孩子怎么分了两组?”
李燕子听到李真这么一问,有点没明白:“什么意思?”
李真道:“就是刚才在下面的时候,选记名弟子,把四灵根的孩子分了两拨。”
李燕子想了想,才醒悟道:“你说这个啊。因为我们有两个院,大家干的活不一样,所以他们在那边。”
她说得轻描淡写,但李真敏锐地察觉到了她的神情,知道这不是真的。
李燕子说这些话时,明显带着一些“不忍心告诉你真相”的神色。如果是六岁的李真,肯定看不出来是什么意思。
但二十多岁的李真却知道,这个表情背后的含义:
那三十个孩子,被宗门认为虽然是杂灵根,但还有一点更进一步的希望。
这三十六个孩子,则是被宗门认为彻底没有希望,只能打发来干杂务。
李真感激于眼前这位燕子姐的善良,大概在古人的眼中,“同乡”确实是一种了不起的情谊。
更何况李燕子一个人在方丈山这么多年,看到这位小同乡,更是把自己对家乡的感情寄托在了他身上,所以才会如此照顾,知无不言。
李燕子把李真抱了起来,李真还没反应过来,就已经双脚离地了。
李燕子道:“你住二十五号房,明天我会给你安排活的。”
李真被抱到寝室门口,李燕子才放下他,挥手告别:“小九……不对,李真,明天见。”
他乡遇故知,算得上是人生四大喜事之一。李真高兴难掩,觉得自己在这里有了一个熟人,还是自己的“班主任”,多少会好过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