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六十五章 曲子不成,又换作诗?(2 / 2)三国:我有一座转职殿首页

曲子只是闲暇之时的爱好。

真正体现文人才学的,还是诗词。

想到这,卫仲道眼珠一转,对蔡邕和卢植道:“伯父,卢将军,小侄不才,来之前作了首诗,还请伯父和卢将军指点。”

蔡邕眼睛一亮,道:“贤侄,快吟来听听。”

作为大儒,自然更喜欢诗词。

诗词歌赋,诗词排在最前。

这才是一个大儒文士,最擅长的东西。

卢植也惊讶地看向卫仲道,如此年轻便能自己作诗了?

在成为大汉名将之前也是一个大儒,才学自然不低。

他对卫仲道笑道:“看来今日我还真是来对了,卫公子请,我们洗耳恭听。”

“请伯父和卢将军稍待。”

卫仲道喝了口茶,摇头晃脑地吟唱起来。

刘烽一看,差点就喷了,

他实在想不通,这样摇头晃脑的吟唱,何来的快、、感可言。

为何古代的人,都喜欢这样作诗?

一首诗吟唱完,卫仲道向蔡邕抱拳道:“伯父,见笑了。”

蔡邕捋着胡须笑道:“不错,此诗生动形象的描述了一位绝世女子,也描述出了主人公对绝世女子的爱慕之情,不错。”

不得不说,卫仲道还是很有才的。

或许这也是历史蔡邕看中卫仲道,愿意将自己的女儿嫁给他的原因吧。

只可惜,蔡琰嫁过去没几天这家伙就死了。

如今刘烽出现了,自然不会让这种情况再发生。

听到蔡邕的赞赏,卫仲道更加得意。

他转头看向刘烽,笑道:“刘郡尉的《十面埋伏》让人惊叹,能创作出如此名曲,想必也是文采斐然,不如也来一首?”

他的那首诗虽然是他创作的,但是在家中所作。

是经过长时间的思考和用词,才作出来的。

他不信刘烽可以在现场创作一首超过自己的诗。

作为河东卫家士子,他的才气在所有世家当中也是出了名的。

即便比不那几个最顶尖的同辈,也属于第二批的行列。

而刘烽,一个从辽东那等偏僻之地出来的武夫,即便有些才情又能高到哪里去?

蔡邕脸色一沉,很是不悦。

这卫仲道今日怎地频频失礼,一而再,再而三地为难自己的客人。

屏风后的蔡琰也皱起了秀眉,对卫仲道的印象差到了谷底。

就连身旁的侍女都有些不满地嘟哝道:“这卫公子也太小气了,老是为难别人。”

卢植倒是饶有兴趣地看了刘烽和卫仲道一眼,有点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