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个年代,出版图书是十分困难的。根本原因仍是受“书读得越多越反动”的影响。写书的人,早已寥寥无几;出书的人,这个职业就是为人作嫁妆,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反正工资照拿,何必受苦受累呢! 因此,要想出书,必须事先向出版部门申报选题,经他们审定同意后,才能动笔撰写,如未经同意就撰写了,很可能就泡汤了。 出版部门因医护人员中,懂日语的极少,而中日建交后,日文书刊不断流入,学习日语是必然的发展趋势,同意了黄的选题。 四个多月后,书稿经徐缮写后,立即送出版部门审定。出版社一审就是八个月,审完后因无大的修改。才交印刷厂印制成书。与此同时,也刊了征订广告,要等征订数统计出来,才能决定印数。 那时仍是活版印刷,厂里收到书稿,一看是日文字,麻烦事大了,没有平假名,片假名和日文汉字,要一个个字的刻,这一拖就是一年多。 徐去出版社了解到,征订数已统计出来,有十万余册,原以为出版社,会积极的催促印刷厂,早日出书,获得良好的出版效益。但做梦也没有想到,他们把书稿交到厂里,就万事大吉,没他们的事了。 只有黄徐非常着急。唯一的办法,就是经常跑到厂里说好话、催促。徐只好利用外出买书的机会,去厂里与掌权的领导套近乎,但领导、工人师父们,却没有那么着急。那个时候没有了早请示、晚汇报了,领导、工人师父,迟到早退是家常便饭。 徐认为吃了五谷杂粮,总要生病,生病就要进医院,你也有求我的时候。又等了好久,终于等到厂里有位小领导,想要到医院看病了,徐自然将病人当贵宾接待,找最好的医师,给予最大的方便,十分顺利地治好了他的病,并请他催促出书。 他尝到了在医院有熟人,看病十分方便的甜头,又介绍厂里其他几位小领导来……如此多次,徐虽然十分劳累,但厂里的人,也终于出手帮忙了,两年后书终于出版了。 书出版后,收到全国各地,不少读者来信赞扬,黄徐自然非常高兴;也有不少人反映,在当地书店买不到。关键是征订时,有好多县或边远地区的书店,还不知道日文书刊,已出现在我国,没有订购此书。 遵照黄的意思,徐一一回信,对买不到书的,也将出版社赠给他们的数十本书,免费寄去。因徐牢记黄早已说明了,全国医护人员齐头并进,才能让祖国医疗卫生事业上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