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13. 收费漏洞(1 / 1)医院六十年见闻首页

那时医院的收费,分三种形式,一是公费,国家、事业单位人员,以及国家办的大学的大学师生等,除挂号费是自费外,其他检查、药品、住院等都是公费,只要凭公费医疗证,就可记入公费医疗帐上,报上级审核后,如数拔还医院。  二是国营、公私合营、合作企业等单位,为了减少现金的流通,与医院签订了,特约记帐合同,病人在本单位的医务室,领取盖有单位公章的,特约记帐单,到医院看病的一切费用,都可记入记帐单内,医院每月汇总后,向该单位财务部门结算一次。  三是城镇居民、农民和外地来的,都是自费病人,一切费用全由本人支付现金。这些人相对较少,那时的医生,只用听诊器,就能诊断许多病,影像和实验室检查,与现在相比是极少的,没有B超、CT、MRI等,通常也只能开三天的药,药品费也较低,绝对没有现在医生多开药,多得药品回扣的事。  医院的收费人员,对收现金是十分仔细的,如有差错,当天上午或下午,下班结帐时就会发现。少收了,自己要掏腰包赔钱。收费人员的工资,普遍只有三四十元,是赔不起的。  多收了,缴费的人一旦发现,是要回来索取的,如果退还了,自然平安无事;如果不退,就要发生争吵,闹到领导处去解决,查清了确是多收不退,是要受到严厉处分的。如果没有发觉,结帐时多出来了钱,有的上缴了,有的私吞了,这是人不知,鬼不觉的事。  而公费医疗与特约记帐单都是记帐,即使出现记多、记少、漏记、张三的记在李四头上等错误,甚至丢失了特约记帐单等情况,是很难发现的。  因医院刚建立就开业,财务人员少,管理还没有步入规范。又遇上三年荒年,二两清稀饭,不到十点钟,早就变成尿拉光了。  肚子咕咕的叫,有的还头昏眼花,精力无法集中。特别是工作量大时,整个上午,屁股离不开板凳,忙中难免没有不错的。  那时每个人的口粮标准极低。书记、院长,最重视的,就是保证职工,百分之百的吃到规定的粮食标准。除以身作则,绝不多吃多占外,就是实行职工轮流监厨,米饭做成二两、三两一份的罐罐饭。  其次是千方百计,设法去外地购买萝卜干、红苕干、干菜等能充饥的;再其次是号召职工,在一切能种菜的空地上种菜,院内有许多原来准备修建房屋,而未修建的空地,都要充分利用起来。但后两个措施,却是远水难解近渴,因为到处都需要食物。  对因饥饿出现的收费错误,虽心中明白,应情有可原,但处理仍只能是“公事公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