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52章 活着(三)(1 / 2)最佳文娱时代首页

钱渊此时正在家里读书,作为一个传统文学的作家,每年写的字数可以少,但是阅读量是必须保持的。

“叮铃铃……”电话声响起,钱渊接通后,对面传来陈博山熟悉的声音,

“快看关水的微博,这臭小子又给我们放了一颗卫星。”

“微博?我没有微博。”钱渊年纪比较大,连手机都不是智能的,平时除了看书,写作,参加会议,连网都很少上,上去也多是下载外文资料。

“那你就注册一个,人总要尝试学习新事物嘛。我包你注册完后看了那小子的新微博不会后悔。”说完他就挂了电话。

钱渊摇摇头,这老陈真是……年纪也不小了,性子还是风风火火。

他打开家里的台式机,弄了半天才注册好微博,又饶有兴趣地玩了一会儿,了解了一些功能,才慢悠悠地搜出关水的新微博看过去。

很快他就沉浸在小说的情节里,小说不长,一下就看完了,他长长地叹了一口气。

多久没看过这么好的小说了?他甚至记不清上一次这么入神地阅读一部小说是多久以前。

故事的结构简直是简单到不能再简单,一个“我”去乡下采风,碰见了老人福贵,然后福贵再以他自己的第一人称“我”讲述他的故事。

这个结构倒是有点像《狂人日记,一个“我”碰见了他朋友,然后朋友的弟弟犯过疯病,给他看弟弟写的日记,后续是以其弟弟的“我”写的日记内容。

书里,人的生命变得极其脆弱,正常死亡的人只有富贵的父母和妻子,其他人都是非正常死亡。

儿子被无良医生抽血过多而死;女儿死于难产;女婿死于工作发生意外;外孙死于富贵的失误。

整本书虽然人一个个的离去,但是作者并没有大肆渲染这种生死离别的痛苦,反而都描述的非常克制。

通过一个个死亡的故事,让命运变得无常。

这是一部好小说。

他开始写起来:

“富贵的个人故事被抽象到人的生存意义上去渲染无常的主题,那一遍遍死亡的历程象征了人对终极命运一步步靠拢的艰难历程,显示出悲怆的魅力……

故事的叙事含有强烈的民间色彩,它超越了具体时空,把一个时代的反省上升到人类抽象命运的普遍意义上……”

写好之后,便发在了微博上。

关水这几天的网上的热度是毋庸置疑的,他的小说刚一发出来就有无数人看到了,还有的江放那个举动,让无数人都在网上搜关于《活着的话题。

钱渊的微博迅速就被发现了,

“钱老师,您可是是燕大的知名教授啊,你对这本小说评价这么高吗?”

“专业人士发话了,说的就是精辟!”

“钱老师好,前排围观大佬。”

“钱老师写的真好!”

“……”

陈博山看完钱渊的评价呵呵一笑,他随即在后面回复到:

“是的,死亡的重复发生,既给人物心灵巨大打击,也给读者出乎意料的震撼。

当重复发生的死亡事件镶嵌在日常琐碎的生活里,“苦难”的广度和深度被放大,使渺小而软弱的人物面对巨大的“苦难”形成的力量悬殊,从而产生一种强烈的命运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