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315章 巧手引导思想(2 / 2)大周之雄风首页

周军在大草原的凌厉攻势,所向披靡,也让东面的室韦部看清了形势,他们知道周军是不会放任自己游离在周军控制之外的,要么离开自己的土地,要么就像其他部落一样归顺周军,衡量了许久,室韦部的首领终于下定决心了,派人去临潢府,向李重进说明了室韦部的想法,把自己的子侄及其附从送到临潢府,加入质子军的行列,并向朝廷纳税,遵从朝廷的律法,室韦部加入到大周国。

周军在北海祭天、封狼居胥、收服室韦部等消息传回东京,让大周炙热的拥军情怀再度升温,朝廷又适时地封赏出征的将士、在凌烟阁表彰大周的英雄,朝廷、内务府发行的报纸开始详细地报道周军北伐的过程,又介绍了临潢府都督府、乐浪郡、两河都督府、北海都督府各地的风土人情、土特产。一时之间,洛阳纸贵,这些报纸成了抢手货,只能加大发行量,以满足老百姓的需求。

在报纸里,还有评论分析这一系列的战事,讲述了契丹人侵犯中原时候所犯下的弥天大罪、又介绍了周军宽待北方各个部落的民众,对于契丹族的特赦也是引人侧目,这些报道侧重于周军是仁义之师,即使是战争,也不会残杀无辜,总是怀有仁义之心,保护弱小。

报纸上还讲述了史书上北方各个部落的由来,也讲述了他们在唐朝的时候也是大唐帝国的一份子的故事,引导老百姓站在更高的层次去看待问题。在这些评论里,更多是引导大周的老百姓要自强不息,讲述了打铁还需自身硬,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鼓励大周的老百姓努力工作、努力学习,还要有广阔的胸襟等等,还列出了下一个要实现的目标:勒石燕然。

一开始,许多读书人、老百姓都不理解周军宽容对待辽国部族的行为,有的希望报仇雪恨,有的希望把那些部族贬为奴隶,反正就是以牙还牙,特别是河北和中原一带的老百姓,对契丹人是恨之入骨。在契丹入寇的年代,没有谁不是受害者,家家都有血泪史,每户都要国恨家仇。

朝廷的文武百官其实也是一样的,他们大多都是契丹入寇的受害者,谁没有被契丹人威胁过,年纪大一点的甚至还有当过亡国奴的,在辽军肆虐中原的时候,匍匐在契丹人的淫威之下,何等屈辱啊。

对此,朝廷和内务府就开动宣传机器,从各个层面分析、辩论,引导舆论的走向,把老百姓的情绪从报复引导到开发利用北方的资源,增强国家的实力上来。

除此之外,郭宗训之前搞的那些学校的议事会,早已经在朝廷的认可下遍布各个州府,这些议事会也会不时收到不同的辩论议题,让他们充分地发掘资料,进行辩论,为朝廷和内务府的工作进行舆论引导。

这些辩论,本来只是面对读书人,引导他们去分析、辩论问题,随着读书识字的人越来越多,这些议事会就逐渐成为引导普罗大众思想的阵地。这些议事会在朝廷和内务府的监督下、指引下,有序地引导人民积极向上、检举贪官污吏、强身健体、爱国爱民。

大周朝廷长期开展普及识字的活动,后来又全面推行普及教育,黎民百姓的识字率日益提高,许多人都能够看书读报,了解时事、了解朝廷的律令,做到知书识礼、奉公守法。朝廷的这些政策,非常符合圣人有教无类的思想,如今能够切实地落实,让七岁的儿童开始读书识字,实在是难能可贵,大周初步有大治的迹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