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39章 王贻正古籍寻宝(1 / 2)大周之雄风首页

王贻正陪伴郭宗训读书已经很久了,在父亲王溥的教导下,他很喜欢读书。去年,郭宗训安排他去内务府帮忙整理收集来的古籍,看看那些墨家、道家、兵家、史书古籍里面有哪些讲述器械制造、术士炼丹、炼铁、炼钢、天文、地理的内容,然后整理出来,送给装备部参考,看看是否有使用价值。

每天早上,郭宗训不去学堂读书的时候,王贻正就到内务府整理书籍,下午再回到学堂,和郭宗训一起读书、练武。

说实在的,王贻正更喜欢看圣贤经典,研究四书五经之类的,不过,既然皇上安排他去整理古籍,他也愿意去做,总好过让他去跟商家打交道。

他跟郭宗训相处的时间长了,也知道这些书籍的价值所在,通过仔细阅读这些书籍,也是大有裨益的。

为了让他加深了解这项工作的意义,郭宗训还专门带他和其他学伴去装备部的作坊,了解装备部的工作,找来一些工匠详细讲解他们是如何借鉴先贤的著述,学习制造和改进器械的,也获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王贻正回家跟父亲说起到装备部作坊的见闻,宰相王溥也是博学之人,他是史学大家。王溥并没有马上回应儿子的见闻,只是详细地跟儿子说起诸子百家与儒术的往事。

“诸子百家的学说确有过人之处,只是在汉朝武帝时开始推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把这些学说的晋升之路给堵了,也就减少了读书人学习这些知识。”

“董仲舒提出的儒术其实也不是春秋战国时期的儒家思想原貌,而是掺杂道家、法家、阴阳五行家的一些思想,体现了儒家思想的“兼容”与“发展”特性,这个儒术对古老的宗法制度进行了一番加工改造,设计了一套以个体家族为基本单位的宗法制度,这一加工改造体现在汉初儒师的造礼活动之中。董仲舒继之又明确提出了三纲五常之说,进一步强化了儒家的宗法思想,并有助于巩固朝廷的权威。”

“这是一种与时俱进的新思想。它维护了朝廷的秩序,提高了朝廷的声誉,有利于大一统思想的形成,因而受到我辈的推崇,成为直至现在的文化正统和主张。”

“其他的诸子百家的主张各异,法家认法不认亲,对宗法制度不利。墨家主张兼爱、抹煞等级的差别,不利于宗法制度的确立。管仲学派则是肯定与否定参半,黄老学派继承了这一传统,没有对宗法制度给予至高的位置。这样一来容易造成读书人的想法不一致,会引起混乱,不利于朝廷的管理。”

“按照儒家的学说,可以循着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顺序,理顺朝廷、家族个人之间的关系。既然读书人由此可达大道,自然就不会有读书人愿意研究诸子百家的经典,学习里面所说的学问,至于道家的炼金术也就成为旁门左道,奇技淫巧也。你说这样一来,这些学问被人遗弃也就不足为奇也,”

“既然皇上让你去收集这些资料,你了解一下也无妨,把这些资料找出来,交给匠人学习,也不失为一种办法,让他们去传承这些学问,也不枉先贤的艰辛研究,不过儒家经典始终的根本,你切勿本末倒置。”

“是,孩儿明白。”

经过父亲的讲解,王贻正明白了诸子百家与儒术的差别所在,以他的学识来说,从古籍中找出有哪些讲述器械制造、术士炼丹、炼铁、炼钢、天文、地理的内容并不困难,只要仔细研读每一本古籍,找到了资料就整理出来即可。

内务府的生意越做越大,触角越来越长,收集回来的古籍越来越多,整理这些古籍的工作就越来越繁重。

每当收集到新的古籍,首先由内务府的书籍管理部门的好多位老先生进行鉴别,然后送去印刷,然后再分类了,分好类别之后,就送到资料整理的部门,然后由这里的人对书籍记载的内容进行整理。

心里有了主张,王贻正看起古籍就多了一番趣味感,内务府的图书馆里已经收集了不少重新印刷的古籍,既然皇上说史书也可以,那就先从史书开始看。

由于这个看书是有任务的,王贻正不可能慢慢的品味书中的内容,他一般都是通篇浏览,他打算一有发现就会拿出纸来,抄下相关的章节,并记录下是哪一本书的什么位置,这些抄下来的资料也分门别类地存放好,整理完一批古籍之后,再对这些资料进行整理,然后一式两份,一份交给皇上,一份交给内务府的魏平。

看了好多古籍,在浩如烟海的古籍里,王贻正发现,他想要找的资料并非唾手可得,许多书籍更多是历史事件与人物的记录,更为集中在君王、宰相、世家、名将身上,炼丹术士、匠人实在罕见,器械也是不多的。

看着只有寥寥几笔的白纸,王贻正终于明白到找一些这样的资料实在是不容易,也就明白之前皇上说过的:工匠的技巧传承只是靠收徒弟慢慢教,没有书本的教授,纯粹是经验的教授,学到多少真是靠运气。有些名师因为徒弟学不好,技艺失传也就很难避免了。行家之间也很难相互教授技术,同行如敌国啊,也许偷学技术也是一种手段。

就在王贻正有点灰心的时候,他开始看北齐书,这是记载上起北魏分裂前十年左右,接续北魏分裂、东魏立国、北齐取代东魏,下迄北齐亡国,前后约五十馀年史实,而以记北齐历史为主。无限kue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