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36章 王审琦(1 / 2)大周之雄风首页

王审琦心大心细地跟着李重进来到东京,阔别一年半,重新回到东京,看着巍峨的东京城墙,王审琦感到有点压抑,不知道等待自己的将会是什么。

想当初,自己追随好兄弟赵匡胤在东京掌控大部分禁军,何等的权势啊,虽然没有想得太多,但是一种舍我其谁的感觉是很明显的,自己没有想过欺压其他人,但是绝对没有人敢跟自己作对!

在赵匡胤的授意下,王审琦通过提拔自己的亲信,牢牢地掌控着自己属下的禁军,自己与赵匡胤情同手足,还有石守信,三人掌控了大周禁军精锐殿前司的大部分军队,其余的就在慕容延钊手里,慕容延钊跟赵匡胤也十分友善,他们都是先帝信赖的人,先帝在的时候,无论南征北战,殿前司的禁军都是充当主角,起着决定性作用,是先帝掌控朝廷的王牌。

先帝驾崩之时,皇上登基,大家都对这个七岁的天子不抱希望,毕竟太小了,在这个时势,强者为先,王审琦也有过迷茫的时候,以后听谁的呢?太后是女流之辈,根本支撑不起大局,朝廷那几个宰相也是手无抓鸡之力,难保不会贪墨了将士们的功劳,估计也不会为他们这些大头兵着想,也许还是看看禁军中又谁可以依靠更为妥当,纵观禁军上下,最有权势、与自己友善的只有赵匡胤了,他就是资历不足而已,不过时间长了,资历不就有了吗?

但是这些想法只是自己私底下想过,也没有跟其他人说过,赵匡胤也没有说过什么。

只记得,皇上登基之后,就全城戒严了,由侍卫亲军马步军副都指挥使韩通掌军,掌管了东京城的戒严工作。以前东京城的防备都是由各名将领驻防不同的营区来分管的,各部禁军不停地根据枢密院的命令,按照他们颁布的布防图,调动各部禁军负责东京城的各个区域安全,用以防止禁军串通起来做出意外之事。如今让韩通一个人统管起来,确实有点奇怪。

当时还安排了袁彦率兵负责东京城的巡城任务,搞得东京城风声鹤唳,草木皆兵,不过这样一来,东京城就安静下来了。

韩通、袁彦都是侍卫司的人,在禁军中最不好相与了,他们脾气不好,好像都没有什么朋友,就是打仗有点本事,王审琦还跟石守信说过,为什么不安排殿前司的将领干这些事呢?他们才是天子的心腹啊?当时,枢密院还下了命令,超过一百人的调动都必须经枢密院同意方可,否则就形同谋反,搞得大家都噤若寒蝉。

没过几天,禁军中的两位老大都回到东京城,一个是殿前司的上任都点检张永德,另一位是侍卫亲军马步军都指挥使李重进,他们都是皇亲国戚,先帝在位之时就是左膀右臂,禁军的将领都是他们的下属,王审琦他们都知道先帝很忌讳这两名皇亲,病重之时就把他们调离东京城,特别是李重进,调到扬州,又把张永德的殿前司都点检的职位拿掉,把他派到澶州,让赵匡胤升任殿前司都点检,得以成为禁军第一人。

只是先帝仙逝才几天,他们都回来了,王审琦他们还以为他们是私自回来闹事的,这可是死罪的啊,没想到十天之后,朝廷就颁布命令,成立四大行营,分别由张永德、赵匡胤、李重进、韩通掌管,当时都定位明确,一个南下、一个北上、一个训练、一个水师,自己和石守信自然就给赵匡胤点将,到了右行营,准备应对契丹人。

由于当时只是成立各个行营的架构,先点将,禁军并没有全部给他们带到相关的行营,王审琦还以为是殿前司、右行营两个单位并存的,没想到后来朝廷又安排分了兵,自己统管的部队少了不少,剩下的兵都留在中军行营,由李重进统一进行集训。这样一来,王审琦看明白了,原来的殿前司、侍卫司还在,不过所有禁军分给四个行营,手上的兵少了一半。不过这个天下是皇上的,把禁军安排到什么位置不是王审琦可以置喙的。

后来,皇上又给他们按照军功晋升了爵位,王审琦封了个伯爵,石守信也一样,这是相当高的位置了,记得当时赵匡胤封为安国侯,大家都去酒楼喝酒庆贺一番,还说没想到皇上还会给他们封爵,也不枉自己出生入死为大周打天下了。

记得当时还跟赵匡胤打趣地说,只要有机会再立下军功,兄弟你很快就可以升到国公了,再晋升就到王爵啦,想起来就威风了。石守信还说自己再立些军功也可以晋升到侯爵、国公,如今世道群雄并起,军功唾手可得,好好练兵就可以了,王审琦深表赞同。

他们到了右行营,都不断地想尽千方百计训练禁军,期待在不久的将来可以为国出战,以获取晋爵的军功。

去年年初听说契丹入寇的时候,王审琦他们都觉得机会来了,都准备出征的,谁知竟然是假消息,当时,赵匡胤还被调到扬州去,李重进代替赵匡胤,接掌右行营。自己和石守信还怕李重进会为难自己,毕竟原来不是一个系统的,新官上任三把火,难保不会摆显一下威风,他们私下商量,都打算忍让一下的,毕竟人家官大一级压死人啊。

谁知李重进来到右行营,也没有为难自己和石守信,他本来就不善于笼络人,做事直来直去的,但是如果你遵从李重进的军令,他就很好相处。他来到右行营后,依旧是练兵不辍,一点都没有因为契丹入寇是假消息而放松。

朝廷南征之时,自己跟随李重进到了寿州驻防,石守信就到了泽州,成为西北行营都督李筠的副手,这个消息令石守信和王审琦大感疑惑,为什么不是石守信是都督?石守信的军职比李筠高啊?难道是李筠的资历的原因?抑或是李筠常年镇守潞州,有丰富的应对北汉的经验?虽然李筠是宿将,但是这样安排确实令人费解啊。

自己跟随李重进驻守寿州,虽然寿州是军事重镇,但也不是很靠近南唐啊,前面不是还有赵匡胤在扬州驻守,看起来是两个战略要点,但是也不需要这么多禁军驻守在寿州吧?干脆直接派他们到扬州,南唐的压力不是更大吗?

直到赵匡胤爆出自首的事情,王审琦才明白,原来朝廷早就做得防备,幸亏自己没有参与其事,自己平常也没有胡说八道,也没有轻举妄动,否则,这次不死也脱不了关系。飞库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