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13章 南洋之旅1(1 / 2)大周之雄风首页

又安排好一件事,估计也要一年半载的时间来做,反正西面和南面安定下来,把南平、武平、四川的经济纳入到大周的体系中来,融为一体也需要一段时间,不过在内务府的主动推动下,大量的采购、大量投资开设作坊也带动了各地的经济发展,还有工程兵一直在修路搭桥,马车的大量使用,提高了各地的交通便利,促进了物流发展,朝廷又减免了大部分的过关税收,统一了大周境内的商税征收标准,促进经济的发展。

“还是要等待啊,欲速则不达,等吧。”郭宗训想到这里,无奈地摇摇头,不过一般在自己的督促下,每一件事都可以办得好。

“皇上,广南吴廷祚都督来信了。”魏咸信禀告。

“拿来。”

郭宗训打开信,仔细阅读起来。

吴廷祚在信中详细汇报了广南的工作进展。

广南的局面已经稳定下来,黎民百姓获得朝廷的赏赐之后,都感恩戴德,广南都督府的政令畅通,各个州府也依律而行,广南都督府在广州、雄州、敬州、潮州、邕州、桂州等地进行练兵、物资储备,准备下一场战争等等。

广南都督府的水师一直在集训中,南下的水师也在南海进行适应性训练,随后将把水师与禁军、羽林卫、工程兵、山地兵等整合到一起,在广州和琼州进行训练和演习,重点是登陆作战、攻城作战,提升作战水平。

广州的造船作坊正在制造新的战船、商船,他们参考了一些大食商人的海船的优点,争取造出更好、更大的海船,还有好多南汉的战船在进行一些改装,争取可以加装装备部的器械。

广南都督府还分配闲置土地给没有土地的农民,鼓励耕种。又为了减少流民和孤儿,请内务府收容了流民和孤儿,进行集中管理和教育,安排他们进行开垦,孤儿就由内务府进行抚养、教育。

这些都是郭宗训特意安排做的,在那个时代,政府未必能兼顾这么多,饥寒交迫的人不少,这些人都是很脆弱的,朝不保夕的,同时郭宗训又觉得人手不足,需要大量的人手来拓荒和移民,所以,郭宗训就让内务府花钱把这些流落的人和孤儿收拢起来,集中管理起来,保护起来。在内务府活动的范围之内,再也没有流民、孤儿。情报司也会把一些民间的事情反馈回来,尽可能让内务府的活动范围更广,避免路有冻死骨的出现。不知不觉,内务府也收容了很多流民和孤儿。

吴廷祚还说到对外往来的情况,这是郭宗训最关心的。

大周的使者已经出使占城和三佛齐王国,使节传达了大周朝廷的旨意和善意,占城国和三佛齐王国都同意大周在当地开设驻当地使节的衙门,专门负责大周与所在国的往来事宜。

目前由使节衙门组织了很多贸易的项目,大量大周的商人加入到这个跨国贸易当中,特别是内务府的皇商,都运送大周的商品:青瓷、丝绸、茶叶等物品,也是当地上层贵族非常喜爱的东西,买卖常以七成淡金或银换易,可见其珍贵,这些皇商也大量采购当地的香料、稻米等特产,确保不是单纯的单向贸易,争取双方都可以获得利益。

皇商的这种举动获得两国的好感,他们在跨国贸易中也获得一定的便利。

在大量海船南下的过程中,大周的海船是沿着静海军的海岸线南下的到达占城国的,沿途记录了很多海洋的水文资料、又派小船到沿岸的一些城市进行小量的交易,顺便了解一下情报,现在正在整理之中。

在南下的过程中,咱们的水师在浮水洲岛建立一个前进基地,水师由此来往于雷州之间,熟悉航道的情况并在岛上修缮一些城堡,存储了部分物资。

大周的海船除了到占城之外,还到三佛齐王国,有些船是沿着海岸线前进的,大部分船是跟随三佛齐王国使节的船一路南下的。沿海岸线前进的,就到访吴哥王朝,吴哥王朝也当地的强国,他们获悉大周的使节到访,也十分客气,给予相当的礼遇,使节向他们的国王赠送了青瓷、丝绸和茶叶,吴哥王朝的国王也回赠了丰厚的礼物,并同意开展贸易,咱们已经在吴哥王朝设立了一个使节衙门,也是办理两国之间来往的事宜,咱们的商船已经从吴哥王朝采办了好多当地的特产回来,并定期前往吴哥王朝,开展贸易。来看lk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