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00章 裁决的准则(2 / 2)大周之雄风首页

还是那个熟悉的院落,树影婆娑,十分凉快,让有点纠葛的范质感到稍微舒适了一点,不过范质也没有心情享受这些,径直来到郭宗训的办公室。

“微臣拜见皇上。”

听到声响,郭宗训抬起头来,“爱卿免礼。请坐,韩微上茶。”

“皇上,赵匡胤的那个案子审完了,这是审判书,微臣也写了意见。”

“哦,朕看看。”

郭宗训仔细看完了审判书,“嗯,审得不错,没有用刑,反复推敲,以子之矛攻子之盾,这个结论也挺高明的,准确。至于这个判罚,朕有个想法,咱们现在这个世道正在改变,经过太祖和先帝以及你们的努力,咱们大周已经隐隐有复兴大唐盛世的机会,完全不同于之前几十年政权频繁更迭的时候,咱们由乱到治的世道已经开始了,之前的那些恶习短时间之内难以改变,咱们应该理解,有些人以一孔之见行事,本来在原来的世道是对的,放到现在就贻笑大方了,爱卿您认同吗?”

“皇上圣明,臣原来是依本直说,没有考虑到这一层意思。皇上看到如此深的层次,实在是难得。臣原以为应该严格执行律法,对于罪犯予以严惩,以警醒世人。皇上这样分析,确实很有道理,天下战乱频繁,世人心中早就没有律法,只知道有兵就是草头王,但凡有机会无不沐猴而冠,至于明天如何、黎民百姓如何,皆置之度外,如此行事亦不为过。”

“如今大治将至,世人将以律法为先,吾辈当为先行的典范。臣以为此案当公开,让世人引以为鉴,至于惩处方面则可以适当宽松,以体现皇上的宽厚,赵匡胤本位国之重臣,深受太祖和先帝的厚恩,亦未能坚守本分,可见世道混乱之极致、人心迷惑之极致矣,当革除军职,削除爵位,以儆效尤。”

“爱卿看明白这个问题所在,实在是好。子曰:不教而杀谓之虐,不戒视成谓之暴。。。。。。,世人迷茫,吾等当循循诱导,使之走上正途,圣人言:惩前毖后,治病救人。咱们希望达到既要弄清楚思想,又要团结大家,这两个目的。对于人的处理问题取慎重态度,既不含糊敷衍,又不损害我们的伙伴,这是咱们大周天下大治的标志之一。”

“皇上的胸襟实在非臣可及。”

“朕以为还是让大家都来讨论一下,博采众长更符合咱们大周的利益,可否?”

“皇上圣明。”

议事堂会议再次召开,大家都知道要说什么,大理寺卿应约前来汇报案件审理的详情。

虽然自己也是朝廷的高官,不过从来没有机会参与议事堂会议,如今来到这个闻名久矣的最高权力机构,见到一班朝廷重臣,自己也有些紧张。

首先还是范质主持会议,范质大概说了一下之前说过赵匡胤给王朴的类似自白书,然后按照会议决定,调赵匡胤回来述职,又派人缉拿赵普和赵匡义回来审查,这两件事都顺利完成,所有人等都在大理寺羁押,并展开审讯,下面请大理寺卿向大家汇报一下情况。

大理寺卿有些紧张,拿起审判书慢慢说来起来。他详细地说了审案的经过,又把各位主审官的评语做了讲解,让大家全面了解审讯的经过,从主审官的评语当中更为了解各个犯人的真实的一面。最后,大理寺卿说出了自己的那个结论:居心叵测,但未遂,影响有限。

随后又把依律例该当如何处理一一道明。

当大理寺卿完成任务之后,范质就道谢一番,请他到外面休息。

大家听完按照律法的处理意见之后,心情大相径庭,一些受害者当然欲除之而后快,关系好的就有点惋惜,一些敬佩赵匡胤的人就觉得惩罚有点重了,毁了前程。王朴是希望为皇上剪除潜在敌人,不过不好说的太白了,否则也会引起部分武将的敌视。

这次范质自己就先不说了,让其他人一一发言,谈谈自己的看法,说说处置的意见。

等各人都说了,范质才说出自己原来的观点,随后又说:“本来我以为我的观点很准确,也符合这个案件的处理方式,不过,我去请示皇上的时候,皇上说了他的看法,我本来也自视甚高,听完皇上的看法,我才知道自己跟皇上的距离有多远,不过这很好,皇上越英明,我等越有福,恭请皇上为大家解惑。”

大家听了一向自视甚高的宰相范质这样说,十分惊讶,这么厉害?处理意见不是很清晰了吗?

“范爱卿言重了,大家经历了数十年的磨难、奋斗,早以默认了之前世道的规则,想法不能跳出来是很正常的。朕年幼,没有遵循之前世道的规则来办事,这就咱们的区别,并不是天翻地覆的变化。”

郭宗训又把自己的看法重新说了一遍,大家听了,顿感佩服,心想:赵匡胤这次得救了,如此看来皇上真是宽宏大量,自己的富贵是妥妥的了。

大家不约而同地跪下:“皇上高瞻远瞩,胸襟广阔,实在是圣明之君,值得吾等誓死追随,臣等愿为大周天下大治而竭尽全力。”

“好。天下大治既要武将不畏死,还有文官不贪财,大家要遵循律法,朝廷要修订好律法,教化万民,使之知法、守法,朝廷百官依法办事、严格执法,这样一来,那些阴谋家就无从下手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