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78章 顺应潮流(1 / 2)大周之雄风首页

自从大周三征淮南拿下扬州以来,扬州从战乱中平静下来,虽然还是大周与南唐对峙的前线,不过南唐显然已经怕了大周,一点都不准备在这里与大周作对,只是在润州驻扎重兵防备大周南下而已,因此扬州并没有大军压境那种紧张气氛,相反,随着赵匡胤的到来,南唐更是忌惮,越发谨慎,不敢越雷池半步。

扬州地处长江、运河交汇地带的区位优势和便利的水运条件,是隋唐大运河邗沟段的起点,这条最初由春秋时期吴国开凿的运河,历经隋炀帝时期的疏浚、整治,到唐代已经成为沟通长江、淮河流域的纽带,也是通往长安、洛阳的重要水路。现在通过运河,可以抵达中原,甚至长城脚下的幽州,还有一条就是黄金水道长江,从扬州出发,沿着长江走,最远可以到达巴蜀,其次是湖广,这样一个交通枢纽,自然可以吸引无数商人、货物在此停留、中转。

另外,唐代随着经济重心南移,长江流域的经济地位有所提升,扬州和益州即成都两大经济中心甚至超越北方的长安、洛阳,成为全国工商业和贸易发展最为繁盛的地方,称为“扬一益二”。扬州正处于长江、运河一横一纵的水系交汇处,其在水路交通和商业贸易中的地位和优势显而易见。

扬州是漕运的必经之地,人来了,自然会产生各种需求,餐饮、文化、娱乐、地产这些行业都可以带动起来,发展壮大。更为难得的是,扬州离东海的距离也不远,它不仅仅能够承担长江、运河的运输,还可以是海运的起点。扬州城不仅是一个商业都会,更是一大国际港口城市,“南北大冲,百货所集”。特别是陆上丝绸之路衰落后,海上丝绸之路更加火热,扬州城里还有许多外国商贩、传教士,汇聚了世界各地的美食。

这一国际化城市的形成离不开上述提到的江海形势所带来的便利条件。来自波斯、大食等国的商人聚集此处,输入扬州地区的外来商品主要有玛瑙、琉璃等珠宝和一些贵重药材,出口的主要有瓷器等物件。

扬州另一个优势在于它的支柱产业:盐。两淮地区盛产食盐,为千家万户所必需。扬州凭借其出色的地理位置,成为两淮盐业的中心。

这里是全国的食盐集散地,盐运中心,盐商集团与官府合作,取得了贩卖权,因此腰缠万贯、盆满钵满。他们在扬州大建豪宅、私人花园,产生了更为高端的需求,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相关行业的发展。因为垄断了食盐贸易,盐商们也有足够的经济实力满足这些需求。成本十几文的盐,他们可以卖到五六十文,盐商个个富可敌国。

不经不觉,赵匡胤来到扬州已经一年了,扬州军在赵匡胤的悉心整顿和训练之下已经大为改观,战斗力大幅提高,铠甲、兵器、器械等军备工作也已经准备就绪,还对城防进行加固。在局面稳定后,赵匡胤主持的扬州府,以疏浚运河,巩固堤防,保证漕运畅通为借口向盐商们索要钱财,筹集大量的资金、又征召大量民夫疏浚运河,巩固堤防,保证漕运畅通。赵匡胤知道只要运河、长江还在通航,扬州的地位便可保无虞,各地的商人、百姓还是会云集在这里。

经过赵匡胤的努力,扬州逐渐恢复活力,重新焕发出新的活力,看着扬州日渐繁华,赵匡胤很满意,觉得主持扬州府工作的赵普确实是有大才、劳苦功高,打算向朝廷举荐赵普。

这天,赵匡胤和赵普坐着马车在扬州府视察,隐约又见到既有“街垂千步柳、霞映两重城”的美景,又有“市桥灯火连霄汉,水郭帆樯近半牛”的盛况,赵匡胤指着外面说:“这是你的功劳啊,我想向朝廷举荐你,做扬州刺史。假以时日,这里必定可以恢复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的首屈一指的经济地位。”

“多谢主公夸奖,则平赵普,字则平更想为主公实现更大的理想而努力。”

赵匡胤听了,顿时无语,看着道路两旁商铺、店铺林立,作坊非常的多,人来人往,原来明亮的眼神有点失色,马车一直在走,又坐了一会儿,赵匡胤拍拍马车,跟车夫说,“我下车走走,你在后面跟着吧。”说完就下了车,赵普心大心细,还是跟着下车,一同沿着大路走。

走了一会儿,来到湖边,只见杨柳在东南风里垂缕飘动,几个侍卫在附近戒备,赵匡胤和赵普远眺湖面,波光粼粼,有些文人墨客坐着船在湖上游玩。

赵匡胤低声叹了一口气,“则平,你的心意我早就知道,前年年底那个时候,我还有很多的想法,觉得皇上年少,无力掌控朝廷,我还是想再进一步的,虽然这样很对不起先帝,但是我以为我必定可以完成先帝的遗愿,这样对得起天下的黎民百姓,总比让这大好河山毁在一个小儿手里好。”5656xs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