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74章 仁慈的天子(1 / 2)大周之雄风首页

范质以前也不是没有和少年天子接触,只不过上朝理政的时候天天见,但是这些时候更多的是官样文章,走走过场,通常而言,天子都是很尊重朝廷重臣的意见,即使有辩论也是比较显浅的交流,当时范质只是觉得这个天子很聪明,喜欢歪门邪道、喜欢格物,花很多时间器械作坊之上,办事和提问题经常突破儒家学说的底线,不过也是浅尝即止那种。自从给柴宗训讲课之后,范质和柴宗训的接触越来越多,范质越来越清晰地了解到柴宗训的知识面是很广的,对于世界格局的认识远非常人可比,他对格物的喜好绝非贪玩,似乎每一项都是深谋远虑的,内务府的作坊搞出来的产品都是独树一帜、都能让他捣腾出很多钱。

就像前一阵,听说高保融、高保勖、高行逢经常去内务府串门,在朝廷公布拿下南平、武平、蜀国的消息之后,三人就经常在汴梁城游玩、四处购物,又去内务府的文书学院转来转去,好像很开心,有点乐不思蜀的感觉,本来范质也就以为他们故意做出来的姿态,谁知过了几天,就传来消息,三人投资了内务府的一些项目,现在不停地想着怎样可以请些人,参与到项目的营运当中。

范质就笑了,天子真是有本事,留给这三人的钱这么一转又回到内务府的账上了,不过这也好,这几个人专心做点商业上的事,就不用担心他们再有意外的枝节出现了。如果赚到钱,那他们就更是心安理得地享受这种乐趣了。

孟昶一家随同大周禁军沿江而下,经江陵城、襄州一直来到汴梁城。宣徽北院使昝居润亲自到城外迎接。孟昶早就没有在成都时候的底气了,但是脾气难改,很不情愿地与昝居润客气一番,昝居润也不介意,请孟昶与他一同乘坐一辆马车,慢慢进城,路上,昝居润就跟孟昶说:“先生,前一阵我也迎接了三个贵客到汴梁城,他们是平南王高保融、平湘王高行逢、平南侯高保勖。”

孟昶一听,马上来精神了,连忙客气地看着昝居润,期待着昝居润继续说。

“他们来到汴梁城外,也是心情不好,有点忐忑不安,跟先生现在差不多。”

孟昶静静地听着,一点也不想插话,只怕打断了昝居润的思路。

“后来他们跟我到宣徽北院报到,然后领了官服,就到朝廷赏赐的官邸居住了,里面一应俱全,那些佣人都是内务府借过来的,先帮他们安顿下来。过了几天,就上朝面圣,散朝之后,皇上接见了他们。后来,他们就经常去内务府串门,听说还投资了内务府的一些生意,现在很滋润的。”

孟昶听了,充满了期待,希望自己也有好的待遇,不过现在自己还没有官爵,自然也就无法去宣徽北院领官服了。

昝居润接着说:“待会儿我带先生去宣徽北院报到,然后随先生去看看先生的府邸,如何?”

“那就劳烦大人了,草民非常欢迎您的光临。”

“等先生安顿好了,抽个空,我带先生去结识一下他们,可好?”

“全凭大人安排,孟昶无有不从。”“好。”

孟昶也是带了全家来的,十几辆马车带着,一同来到宣徽北院报到,昝居润干脆利落地帮他办了手续,然后就跟官吏说了一声,就陪同孟昶一起去朝廷赏赐给孟昶的府邸。

这边也是汴梁城比较安静的地方,孟昶来到新家,这是一个高墙大屋,进门就是一个大影壁,转进去见到宽大的厅房、回廊等等,是一座有花园、鱼池、几进的大宅子,里面粉刷一新,新的家具、所有用度、使唤果然一应俱全,昝居润就跟孟昶说:“先生先安顿下来,习惯一下汴梁城的气候,一切采购、用度他们会帮先生安排好的,如果先生有什么意见、想法,都可以来宣徽北院找我。估计过几天皇上会召见先生的,到时候我会提前通知先生,一般而言,不用紧张的,皇上很仁慈的。”

孟昶稍微安心,给管家使了个眼色,管家醒目地递过来一个小包,孟昶接过来,送到昝居润手上,有点尴尬地说:“草民初到贵境,承蒙关照,非常感谢,这里小小意思,不成敬意,请昝大人万勿推脱,以后还有很多麻烦您的地方。”

昝居润非常客气地收下礼物,这是皇上特意安排他做的,主要是要稳住这些人的心,省得搞出麻烦,所以他能安心收下这些礼物。

三天后,孟昶随同昝居润上朝面圣。

今天是大朝,皇宫卫士盔甲鲜明手持仪仗站立笔挺,柴宗训坐在御座上听政,太后则垂帘听政,文武百官依次肃穆站立,众位大臣在范质的统领下,按照规矩上奏章、辩论,等这些都办完,走完流程之后,昝居润就出班启奏:“皇上,四川孟昶来到汴梁,今天前来觐见。”

“宣。”

哦,前蜀国皇帝孟昶也来啦,拿下蜀国的消息早就随着内务府入蜀而传出来了,朝廷也公布了消息,现在终于见到这个前蜀国的皇帝了。细想下来,天子登基一年多,小动作不断,朝廷到是没有什么大的变化,天子谋定而后动,一出手就拿下南平、武平、蜀国,实在是厉害,一点都不差于先帝啊。

听到宣召,身材肥胖的孟昶战战兢兢地来到大殿之上,可能肥胖过度、又有点紧张,所以他辛苦地碎步走上前来,跪下:“草民孟昶有眼无珠,冒犯天威,罪该万死,如今前来朝觐,请皇上降罪。”

范质出班启奏:“皇上,孟昶割据四川,继位之初,颇能励精图治,境内很少发生战争,蜀国是五代时期经济文化较发达的地区,维持了三十多年的安宁和平。当时蜀国境内农业丰产,米价比贞观年间还便宜。造就四川的繁荣和富裕。造福四川的黎民百姓。”懒人听书lanren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