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66章 以事论事(1 / 2)大周之雄风首页

纠葛了好久,赵匡义觉得那些粗鄙的人不值得自己去驳斥,省得赢了也不光彩,至于文章,可以写,不过不能用自己的名字,选了一个自己最亲近的士子,以他的名字去投稿。

于是,赵匡义构思良久,几易其稿,终于写出自己满意的文章,多番诵读,简直此文只应天上有,人间难得几回闻,绝妙好辞,哈哈哈哈。

写好文章,就叫来那名士子,告诉他如此这般,然后又叫他复述几遍,觉得很满意,就让他自己重新抄写一遍文章,然后送去学校投稿。

投稿之后,赵匡义安排这名士子经常去学校跟别人交流,也关注自己写的文章有什么反响,期待着众星捧月般的追捧。

说实在,赵匡义的文章也是不错的,不过在这里,即使观点相同也是对手啊,谁愿意捧自己的对手?还有一些人故意找茬,挑挑刺的,当然也有赞扬的,不过这样看来与期望值就差太远了。赵匡义听了回复,异常愤怒。等他听完亲信讲述在学校那里私下辩论、吵架的事,非常庆幸自己没有亲自下场,否则肯定给这帮粗鄙之人给气坏了,心想,这帮人简直就是斯文败类,还说是读书人,简直不可理喻,就不能好好辩论,非要用下三滥的手段?

听到有人提倡加强军事建设,提防大辽入侵等等,赵匡义嗤之以鼻,心想大周禁军这般厉害,还用怕大辽,想那夷蛮辽国茹毛饮血,必定不是大周禁军的对手,等我大周休养生息之后,日益繁盛,他们还不乖乖地前来朝贡,倾慕我们的繁华盛世。到那时还有什么问题?需要看那些粗鄙武夫趾高气昂的脸色吗?我等熟读圣贤书,通晓古今自当为人上人也。

令人期待的辩论赛来了,各个小组出尽浑身解数尽可能地驳斥对方的观点,既要引经据典、又要引援前朝往事,争论得面红耳赤,有的人口齿伶俐、抓住要害一击即中,获得胜利,有得人搞人身攻击、翻黑幕,刺激对手,然后趁对方暴跳如雷、进退失据而获胜,除了打架之外,什么手段都想用上,只是为了辩论胜利。如果不是学校控制场面、禁止打架,也许就更激烈了。

由初赛到复赛,一直到半决赛,来这里观赛的人既长了见识,又感叹读书人嘴头战斗力的厉害,实在是不容小觑。

赵匡义实在是忍不住了,等到决赛的时候,他也带来几个亲随和士子一同前来观看,他委派的士子早已经出局了,不过他的观点已经被这一方面的辩论队采用了一部分,有点像自己上场一样,所以赵匡义期待看到自己观点的胜利。

今天是辩论赛的决赛,学校大讲堂座无虚席,外面还围着一大群人,学校的山长非常开心,这次活动让他们学校大出风头,山长非常感激建议他办这事的朋友,那个朋友安排的文书正在后台密室里面对辩论赛进行笔录,好几个人,听着外面的辩论,不停地抄写,山长也没弄明白这样做是为了什么,不过,他们一点都不干预自己和外面的事情。

辩论赛开始了。正反双方先派一个人分别阐述己方的观点、然后换一个人进行正反方交替的辩论环节,之后又换一个人进行双方自由轮流发言,最后正反双方派出最后一个人应针对辩论会整体态势进行总结陈词。

等双方辩论完毕之后,正反双方回答由与会者事前写好的几个问题。

在辩论中,双方都是准备充足的,事前也看过对方的辩论观点和理据,私下也查找了新的资料来补充,都是充满了信心。辩论赛开始前,学校都警告过双方,必须发乎情止乎礼、要有风度,这是学问研讨,不是生死决斗等等,所以决赛中双方都比较克制,尽可能用经典和历史来批驳对方的观点。

经过之前的多轮辩论,这些士子也是训练出来了,水平提高很快,来观看的人看到真正斯文的辩论赛了。当一方提出辽国拥兵可达百万,冬季可以花五六天的时间越过边境直达汴梁城的时候,他的对手马上哑巴了,他可不知道这么大的差别、这么恐怖的数字,简直不知道如何应对,队友有人就说:“撒谎,根本不可能,大周也有雄兵百万,何惧之有?”人人看rrk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