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53章 赵匡义的想法(1 / 2)大周之雄风首页

其实这是赵匡义和赵普想出来的计策,想为赵匡胤博取一个好名声,创造条件调回汴梁城的一个做法,本来盘算许久才想出来的计策,自己和赵普都推算过了,大概要几个月,就可以传到街知巷闻,传到汴梁城,然后看看朝廷这么对待这么一个文武兼备的治国全才流落在扬州这个东南一隅之地,好对朝廷形成一种压力,迫使朝廷提拔赵匡胤,调回京城,说不准还能做枢密院副使、甚至拜相也未免不可,谁知刚刚冒头,就给赵匡胤禁止了,赵匡义可不愿意说是自己的主意,赵匡义想了一会儿,觉得在这里搞不了,自己又没有团队,只有几个下人跟着,又办不成大事,实在是纠结,慢慢平复情绪之后,赵匡义又回到密室,若无其事地听赵匡胤讲解扬州的事情,好像什么事都没有发生。

过了几天,市面已经平静下来,再也没有士子传颂赵匡胤的事情,好像没有发生过一样,不过好多士子都来投奔赵匡胤,想在扬州或军中任职,令赵匡胤应接不暇,只好择优录用了一部分,其余的就参照皇上的做法,在扬州建立一些学校,让那些士子在学校读书,相互交流,畅谈治国之道,或者读论语、四书五经之类,准备等朝廷有科考就可以去应考。赵普非常支持这个做法,有空就去学校跟这些士子畅谈论语,交流心得。扬州地属江南,受南唐影响,文风颇盛,赵普息兵止武、尊崇儒学的理念获得大家的赞同,一时间士子们努力学习儒家文化之风大盛,引导更多的读书人来扬州学习。赵普感觉如鱼得水,非常畅快。

赵匡义本来就喜欢读书,对扬州府的杂事不感兴趣,经常到学校走动,结识了好多有识之士,只不过有几个才学很高的士子不懂规矩,赵匡义不喜欢跟他们往来,只喜欢另外几个知趣的有识之士,赵匡义和他们私底下一起高谈阔论,引来阵阵喝彩,赵匡义深感痛快,唯一美中不足的就是只可高谈阔论、无法快意人生,有人建议赵匡义在来投军的勇士中招募几个亲随,既保护安全、又方便行事啊,赵匡义一听,觉得十分有用,这样一来,自己就有机会建立自己的小团队,可以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只是赵匡义不敢明目张胆地撬兄长的墙角,但是这个想法始终萦绕心头,实在憋不住,只好来找兄长。

赵匡义诈称前一阵扬州郊外治安不好,出去办事的时候险些遇到险情,另外自己有点想念母亲,想回汴梁城探望一下母亲,侍奉母亲几天,然后再回来,又怕路途不安全,希望兄长同意在前来投军的勇士中招募几个亲随等等。

赵匡胤听了,连忙上前拉着赵匡义的手,详细地询问有没有受伤和遇险的经过,赵匡义只好虚拟一番,然后推趟说当时自己骑马跑快了,没有随从跟随上,导致遇险的时候没有帮手,当时太过惊慌,详细的情况就记不清楚了,只是记得幸亏自己骑马跑得太快了,所以逃过一劫。

作为武将出身的赵匡胤与父亲一样,极为疼爱这个爱读书的弟弟,从不怀疑弟弟的一切,只怕他受委屈,“哦,如此说来,是为兄疏忽了,好吧,我和你去先锋营,你自己去选几个亲随吧。你打算什么时候回汴梁城?我好准备一下礼物。”

“三五天内吧,大概来回大半个月吧,我想扬州的事情还是很重要的,只是挂念母亲,放心不下。”

“好的,此处勿念,回去好好侍奉母亲大人。”

随后赵匡胤就和弟弟到先锋营,来到营地,众将听说赵匡胤想给弟弟选几个得力亲随,各人不敢擅自推荐,就建议趁机演练军队,等赵匡义自己选,赵匡胤听了:“善,即刻擂鼓,聚将演练。”爱文学网leenxu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