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30章 备战进行中(1 / 2)大周之雄风首页

这段时间,枢密院真是忙到不得了,要不是柴宗训扩大了枢密院的参谋团编制、又从禁军、兵部调集了部分有经验的将领和官吏来帮忙,真是忙不过来。

既要制定策略、又要根据新的地图和旧地图进行比对、编制,还要开展前期的兵棋推演准备,器械制作的进度等等,现在还有一个军官集训学堂,枢密院承旨看到这么多工作就摇摇头,对王朴说:“大人,这实在是太多工作了,估计还要增加人手才行。”

王朴笑了笑,说:“既来之则安之,况且这对于我们来说也是轻车熟路,就是增加人手而已,至于人手就找张永德、李重进他们要,调些沙场老将来授课,当然是战功赫赫的来讲。这样可以促成年轻将领的成熟、又可以调整好军队的状态,何乐而不为呢。况且他们有丰富的经验,不传授一下,岂不浪费?”

“大人说的是。这些工作越做越熟练,我们之前把规矩做好了,现在执行起来也是不难。”

王朴想着天子对这个学堂的想法,确实拍案称绝,先把高层分离了,现在又在中层抽离,通过集训再分配,打乱原来各个军头的体系,重新形成新的体系,看到羽林卫的组织机构,看到了限制军头形成的方法,这个少年天子到底还有多少秘密啊,先帝英年早逝是大周的不幸,但有子如此真是有福啊,自己也算可以帮得上忙了,不愧先帝的知遇之恩。

在扬州的赵匡义对于兄长避而不谈那个话题越来越恼火,虽然表面上没有表现出来,但是和赵普的不停推敲中,已经确定了要做的方案,就是等兄长决定,赵匡义看着手中的书,心里想着事,如果兄长不干怎么办呢?坐以待毙不是他的作风,自己没有实施能力这才是最大的问题,看来要建立一支属于自己的队伍,之前殿前司的小吏王显为人谨慎高洁,不喜嬉笑,未曾出入市肆之中,很对自己脾气,来往较多,看来这是一个潜在的帮手,好,马上写一封信给王显,叫家人送回汴梁城,结交一下,回去就要多来往才行,嗯,还要送点扬州的特产给他,对,就这么办。

随后,赵匡义又来找赵普,现在赵普帮赵匡胤办理一些扬州府的事情,看到赵匡义来了,连忙招呼他坐下,闲聊几句,很快又进入正题,这是两人的默契啊,翻来覆去,其实都知道问题在赵匡胤身上,但是他不说话,谁敢动啊,赵匡义欲言又止,赵普何尝不是,最后,还是赵普说了,“我再想想,找个机会再劝说一下。”

赵匡胤自从放下那件事不想,马上就精神爽利,恢复干练本色,一边安排练兵、备战,一边抽空研究南唐的地理,看着地图,在上面写下自己看得明白的符号,思考着如何越过长江、进逼金陵,如何围城打援,反复思考,如果其他禁军也配合作战有该如何调度,这几天的时间,赵匡胤基本把征服南唐的大概过程已经模拟完成了,哈,真是爽,好,过几天就可以检阅一下扬州的军队,然后就可以写奏折给天子,说说自己的想法。嗯,挺好的。

坐了半天,有点累了,赵匡胤站起来,舒展一下筋骨,很快就充满了活力。走出大堂,准备去军营看一看,这时见到亲兵带着信使送来枢密院的文书,书上写明了要召集部分将领到新组建的皇家军官学堂进行进修,由枢密院组织,进行兵书以及战例讲解、战术沙盘推演,由枢密院高官进行形势讲解、高级将领对战例进行讲解、还有羽林卫的参谋团、后勤供给讲解,采用集中学习、训练的方式,提高这些将领的水平,学习结束之后,分配到南征队伍中进行实习,担任副将,协助主将作战,积累经验。

参与将领由四大行营推荐、其中有李处耘,枢密院的文书询问赵匡胤,现在李处耘是否方便来汴梁城进行集训,如果方便就即刻回京,如果不方便,就下次再安排。

咦,新组建了皇家军官学堂,集训,高官讲解,然后南征,又多了一个事情,不过这个事情还是要看自己是否愿意放行,还行,不过,如果不放行,给李处耘知道了也不一定是好事,毕竟这是个难得的机会啊。至于现在还是安全时期,李处耘不在也无关大局,随便看看他有没有什么想法也好,嗯,“把李处耘叫来。”

“是。”

李处耘接到命令,即刻赶来衙门,“参见主公。”九饼9b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