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弄清了蓬莱阁的规矩,崔远眼前发亮,他本就是修行中人,借侠客身份游历天下,胆子不是一般的大。
“真的什么都有?”崔远问得毫不客气。
书月微笑点头,“客人想要什么?”
到这时,崔远反而有些迟疑了,他发了会呆,回过神显而易见地期待忐忑:“我想知道我的父母都是谁。”
崔远是个孤儿,顺流而下,被在河边洗衣的农妇捡到,但农妇并未收养他,村落中孩子成群,没有哪家缺少孩子的,想要养活一个孩子也不容易。
但眼睁睁看着这么一个幼小的生命活生生饿死,他们也没如此硬的心肠,崔远最终还是被留下了,吃百家饭长大,稍大一点就东家跑西家忙,为大家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这样的日子持续到十岁,所谓半大小子,吃穷老子,崔远连放开嘴吃都不敢,他天生力气比常人稍大,胃口也相应的比常人更能吃。
不能再在村里待下去了。
无论是为了不拖累乡亲们,还是想报答乡亲们,崔远都意识到自己应该做出一些改变。
他从常到镇上干活的阿叔口中知道了外面的情况,萌生了离村的打算,对乡亲们的阻拦,崔远用的是想去寻找父母的借口。
起初是借口,但在外面漂泊的那些年,这个借口渐渐成了崔远的执念。
他想知道自己的父母是谁,又为什么抛弃他,是因为生计,还是单纯的不想要他。
人都有根,他也想寻到自己的根,而不是如浮萍一般漂泊于世。
修行手段中本也有寻亲的术法,只可惜崔远习到的只是一些野路子,还是他遇到了一位落魄的中年道士,见他施展了一些不同凡俗的手段,崔远死缠烂打数月,那道士才勉为其难教了他一些术法。
那中年道士是野路子,崔远更是野路子中的野路子。
所以他只敢做会一些术法的侠客行走天下,而不是斩妖除魔的道士。
崔远讲完自己的来历,又道:“书老板可能帮我找到父母?”
书月点头:“可以。”
她双手摊开,一本书出现在掌心,随着某种牵引,书页飞快翻动,几息后方才停下。
崔远坐着她的对面,极近的距离,却无法看清上面书写着什么,书页翻动间莫名的道韵还在他心头流转,崔远一时竟是呆住。
书月也没有着急,她细细阅览着崔远的人生,傀儡香琴为她上了一盏茶,茶香在室内浮动。
良久之后,崔远目光渐渐聚焦,像是从极遥远的地方唤回了心神,他有些兴奋又有些不大好意思道:“乡野粗人,骤闻真法,实在是失礼了,劳书老板久等。”
书月并不介意:“见过我这观世书书的人没有一千也有八百,崔公子能有所得,说明与我蓬莱阁缘分不浅。”
一般这种人书月都会送上蓬莱帖,许下承诺:“客人可再来蓬莱阁三次。”
这一张蓬莱帖比拍卖会上唐立峰三人拍得的要华丽得多,祥云瑞鹤,楼阁高耸,其上的复杂花纹与书月手中的观世书封面上的花纹一模一样。
崔远好奇翻开蓬莱帖,被邀请人的姓名处是空白的,常年在人世混生活的崔远反应很敏锐:“此帖能转赠?”
“是。”
年轻的侠客挑了下眉,意气风发,“那我可得收好了。”
被人知道,可不得了。
书月将蓬莱帖的使用方法教给他,又问起了之前被打断的问题:“崔公子可要现在知道尊父母的下落?”
崔远迟疑了一瞬,声音低沉,“他们……还活着吗?”
“公子一看便知。”
书月轻轻抬手,手中的那本书便转了个方向,朝崔远飞去,落入他下意识伸出的手中。
一副画面在他面前展开。
一处大宅中,四处挂着红绸,管家指挥着下人忙忙碌碌,最后领着几名手捧托盘的侍女到了一处花厅。
“老爷,夫人,大少爷的新郎袍服做好了。”
上首坐着一男一女,老爷四十来岁的模样,下颌留须,不苟言笑,端正又富贵;夫人着华服美貌动人,簪一只桃花钗,比少女更添风韵,比同龄妇人更显年轻。
从花厅的布置和这两位主人的衣着来看,这当是一处乡绅之家。
夫人眼睛微亮,欢喜道:“快拿来给我瞧瞧。”
管家笑着应是,示意侍女将新郎袍服展开,大红色的新郎袍服极为喜庆,夫人起身走到新郎袍服前,带着长长护甲的手指极为细致地检查起衣服的每一处细节。
隔着遥远的距离,崔远都能感受到那位夫人浓浓的爱子之心。
“书老板,”他迫不及待地询问:“这是我的父母?”
书月点头又摇头:“是,也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