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青云之始(1 / 1)红楼之我是贾琏他哥首页

沈三七到底不放心,对贾谨道去门上看看,便起身自去了。    贾谨在沈三七走后,出神许久,微不可及的叹了口气,将扣在桌上的书信打开,信并不长,寒暄闲谈后,不经意提到一件太/祖登基的往事,国泰民安,用兵如神,忽又貌似随意说起近年屡有传言,有位神人编写了本治国利民书,说上面讲的是齐国富民的大事,此书唯有传言,不见其踪,若得此书,大楚必当延绵万年基业。    贾谨沉吟许久,凭借此信,他可以断定搅局者不是当今,能定西宁王之位的人选实在不多,太子嚣张跋扈,大皇子好战善勇,三皇子的母家甚贵,这三位看来的确可疑,贾谨敲了三下桌子,有位粗布灰衣的人自房梁上跳下来。    贾谨将信递了过去,吩咐道:“将信速速送给王家,王节度使看过后,将信拿回来。”那人并不说话,点点头,跃了出去,身手灵敏,压根看不出客堂内刚刚有第二个人。”    贾谨走出客堂,数九寒冬,朔风凛冽,荣国府的客堂处大气庄重,天色灰暗,犹如贾谨的内心,寒气袭人,贾谨忽然想起当今的登基史,上皇有十一位子,七子夺嫡,嫡子仁孝太子,无意帝位相争,心地良善,大仁大义,胸怀广大,爱民敬臣,才有诸多至死不渝的追随者,母亲临终前曾说过,她这一生不后悔嫁给父亲,亦不后悔倾慕仁孝太子,她与仁孝太子婚约之聘,天下尽知,心悦自己的未婚夫并不是可耻之事,仁孝太子是真正的仁义君子,悲悯天下,这样的仁义之士的道路注定艰难险阻,危机四伏,稍有不慎便是万丈深渊,但母亲仍然愿意为之努力,只愿这天下黎民众生,迎来真正的仁君之主,那将会是万民之幸,苍生之福。    只可惜,人无伤虎意,虎有害人心,忠义亲王生来反骨,自入朝堂理事起便对仁孝太子屡屡发难,仁孝太子,心慈手软,惦记手足之情,不肯深究,孝德皇后在时,尚有孝德皇后弹压,自孝德皇后救驾而死,后宫代有新人宠妃,再深厚的情谊,也比不得佳人软语抚慰,温言挑拨。    仁孝太子的处境日益艰难,上皇动辄的辱骂,忠义的陷害,几位皇弟的煽风点火,无中生有的诽谤,母族归德侯府被抄,仁孝太子一忍再忍,但当仁孝太子授课恩师关太傅,被莫须有的罪名,锁着铁链百十斤的大枷,关太傅已是年逾古稀之人,鬓发花白,流放三千里之时,仁孝太子忍到了极致,闯入御书房,质问上皇何必为难无辜人等,若厌倦了他这个儿子,何不废储,另立新君,上皇勃然大怒,以东宫失仪大不孝忤逆之名,勒令搬出东宫,于宫外立府闭门思过。    外祖恼怒仁孝太子行事不知轻重,质问仁孝太子因何不知谋略不肯隐忍,妇人之仁,断了前程。仁孝太子平淡地说:“何为轻重,在我心中,天下人的命一样重,归德候府被抄皆为咎由自取,可关太傅何错之有,父皇对我不满,罚我一人足矣,为何牵连无辜之人。”    外祖看着仁孝太子长叹声道:“殿下可知,自你入宫谏言陛下,关太傅听得消息,便已在流放路途自行了断,他这是心怀怨怼君主,私自寻死,陛下已将关家满门抄家发卖,殿下,你还不明白吗?”    仁孝太子被上皇罚至闭门思过时,从未有过半分悔意,听到关太傅全家落得如此下场,忽然泪流满面,外祖道:“为君者,要有舍,方有得,没有舍,仁也,作茧自缚受其累,何其愚也,公平要取大舍小,这才叫做真正的公平,古往今来,可曾见真正的天公地道。”仁孝太子自此方得醒悟,呈了谢罪折子,上皇未作何安排,但圣心已有所宽和之意。    孰料,忠义亲王不知被何方妖道挑拨,言其 身患恶疾,命不久矣,趁大好之机,何不借机谋反,杀了仁孝太子,为自家后嗣谋个出路,忠义愚蠢不堪,这等繆论,竟然深信不疑,诛杀仁孝太子满门,逼宫之际,被锦衣卫所擒,押入宗人府,上皇自来不是心慈手软的君主,却道仁孝太子已死,当已生者为重,不肯处决,五位夺嫡皇子如何能忍忠义这等封号的亲王在世,将忠义诛杀,上皇大怒,将五位夺嫡皇子夺爵关禁,此时,显出德亲王和亲王四位皇子的可取之处来,此四位皇子在仁孝太子在世时,不显山不露水,平庸无为,乖巧孝顺的模样。    这四位皇子中,当以德亲王风头最劲,容贵妃所出幼子,长子昔年为苏太后膝下抚养长大,不幸早逝,苏太后爱屋及乌,对德亲王亦甚是喜爱,容家江东大家,世代的书香门第,这等显赫出身,竟错失了帝位,这就很值得商酌了,容家自来未有武将出身,不涉兵事,这样的人家若是担心外戚之祸,真真是多思多虑,自古就有读书人造反,三年不成,以上皇的自傲,怎会担心外戚之祸?若论孝前有德亲王以身试药,若论贤后有和亲王聪慧敏捷,可最后坐上皇位竟是当今呢。    这个问题自当今登基,便困在百官心中,自然登基之后,当今已显现诸多雷霆手段,可是母族不显,资质平庸,在仁孝太子被诛杀一事扮演了什么角色,为什么登基的会是他,当年那位妖道受何所遣,诛杀忠义真的是余下五位夺嫡皇子所为吗?    贾谨不知道,他也无须知道,他只知在这世上最应该提防的是当今足矣,他当然知道当今想要什么。治国利民书扬名于天下,世人多曾听闻有此书在世,却不知此书出自张家府中,为平西王妃情同姐妹的丫鬟青云所书。    那位青云倒也称得上是位奇女子,平西王妃偶遇平西王,一见钟情,青云鼓动平西王妃与其私订终身,说什么人活着就应该寻找自己的幸福,呵呵,贾谨冷笑声,这场真爱葬送了多少无辜人的性命,勋贵朝臣受其所累,将士因尽忠所杀,母亲嫁不入东宫,劝不得太子,这就是命运,青云陪嫁入平西王府,经年月累,看清了平西王的深情嘴脸何等虚伪,明白了这场真爱里面掺杂了多少阴私算计,平西王妃的抑郁含恨而终,青云终于彻底醒悟,诈死离开平西王府,临终呕心沥血写出治国利民书,交予母亲。    治国利民书现在何处,贾谨不知,母亲曾经说过,此书皇室知晓,已成祸端,不能留于贾谨之手,防止引来杀身之祸。    说青云奇女子,是因母亲说青云年幼时,多有奇异之事,不幸落入井中,打捞时已经气息全无,偏生家下人带去掩埋时,她又活了过来,言语之间,颇多荒诞不经之语,母亲曾言世间早慧者并不少见,借尸还魂亦是有诸多灵异怪谈,母亲曾对其所言天下大同之语甚是好奇,曾与之多次探讨,青云所言皆为世人所不能忍,母亲将其安排在荒院之中,不见外人,许是命运的难以莫测,平西王妃偶遇青云,喜其天真单纯,将青云要入房中,提为贴身侍女,母亲是次女,张家尊的孔孟之言,长姐之意,母亲不好忤逆,只得用计,青云识破端倪,苦苦哀求母亲,道只愿做平常人,母亲就此罢手,却未料到,一时心软,竟引发了其后的惊天波澜,弥天之祸,这是母亲生前最大的憾事。    母亲生前曾道,心慈手软为成大事者最大忌讳,为求所谋,当不计手段,穷匹夫之力,愿背万世骂名,以换天下安泰,福泽后世,只叹为时已晚,不能为天下黎民尽微薄之力。    这是母亲的心愿,这亦是贾谨的心愿,他见过百姓之苦,见过众生卑微,见过易子而食,见过贪官当道,见过白骨露野,见过家破人亡,见过兵士奋勇杀敌,埋骨青山,幸者回归家乡,却早已妻离子散,空有旧屋破檐,不能遮风,不能避雨。    贾谨抚了抚胸口,他无意谋反,改换朝廷,因为那将会造成天下大乱,战火连天,民不聊生,他只愿为贫苦百姓略尽绵薄之力,愿天下不再有诸多苦难,愿老百姓衣食无忧,不受压迫,挺起胸膛,活在世间,做一个真真正正的普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