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九十九章:控制粮食(2 / 2)我爹孙仲谋首页

这个政策推出了,看起来好像是不错,但是百姓和商贾们对执政者有种天然的不信任,哪怕你说的再好,他们还是觉得把粮食放在自己家里会比较安心。

怎么才能让百姓信任你呢?

学习商鞅的南门立木?

未尝不是一个好办法,孙亮马上下诏更换策略,就是你只要来存粮一天,第二天你可以拿着双倍粮食回去。

这个诏令下发到各郡治后,各郡治粮仓的主管官员纷纷施行起来。

“各位南来的,北往的,东张的,西望的,瞧一瞧,看一看了,最新出炉的政策,只需存粮一天,第二天即可双倍取回。”粮仓的衙役在郡治里人多之处叫喊着。

这套词是孙亮给编的,并且命令各地官府的衙役在各郡治百姓聚集之地进行宣传。

百姓们对待这个政策,更多的是一种看戏心里。觉得这样的好事根本不可能发生,肯定是官府又在想法子骗粮食。

一个上午过去了,没有一位百姓前往存粮。

正当衙役们一筹莫展之时,有一个中年人说愿意试一试,把自己家的一斗粮食存在了孙亮的粮仓内。

周围的百姓都笑话这个中年人是个傻瓜,这个中年人不以为意,觉得一斗粮食又不多,万一明天真能领到两倍的粮食岂不是赚了?所以大家都很期待明天的结果。

中年人存粮的时候得到了一块竹板,上面写着存粮者的户籍,名字,年龄以及存粮的时间,存粮的数量。并且粮仓衙役的也把存粮者的信息登记在册,一式四份,当地官府一份,上交中央一份,粮仓一份,存粮者一份。

就像后世的财务单据一样,一式几份。为了防止造假,方便核对信息。

到了第二天,存粮者怀着忐忑的心情来到了粮仓,交出了自己的存粮竹板。

粮仓的衙役审核竹板无误后,将双倍的粮食交付到了存粮者的手中。

这件事很快被传播开来,百姓和商家们都知道了,这次官府是认真的。

很快,有许多百姓抱着试一试的心里,将粮食存到了孙亮的粮仓内,第二天他们都得到两倍的粮食。如此,进一步打消了百姓的顾虑。

接着孙亮推出第二步策略,把时间加长,限制每天的存粮量。

说白了,就是将原本存粮一天就可以得到双倍的粮食,现在得存五天才能得到双倍的粮食,而且粮仓每天只收购八百斗粮食,超过这个量就不收了。

在销售心里学中,这就是典型的登门槛战术,作为汽车销售,孙亮又如何能不懂呢?

一步一步的取得百姓的信任,然后一步一步的减少存粮的利息和延长存粮的时间,这样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等到百姓熟悉信任这个政策后,孙亮可以推出第三步,就是必须存够十天,利息只有原本的一半,每天只收购五百斗米。

这样一来,百姓为了获取这么高额的利息,肯定每天排队来存粮,等到孙亮把时间延长到三个月或者一年,利息降低到百分之二,或者是百分十二的时候,孙亮已经取得了百姓的完全信任。

虽然这打击了一部分百姓存粮的积极性,但是他们很快就会发现,存粮比卖粮得到的利润要高,而且把粮食放在家里不如把粮食存在孙亮的粮仓里,起码还有利息可以收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