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雨凡转头看向梁兴疆,梁兴疆则笑了笑,对杨雨凡点头示意。
原来都是15班安排好了的!
说巧不巧,10班的所有队员和阿龙还有杨雨凡都不是一所学校的,他们对这两个人的了解,绝大部分都是来自道听途说。没有一个人真正见识过两个人的打法。
所以,才会有这个小前锋不知死活,愣头愣脑就在内线随意进攻。
参加过那届新城初中篮球联赛的球员,都深刻地知道杨雨凡的内线防守是有多么的坚不可摧。
杨雨凡身高185cm,体重则有85kg。其实这是一组十分尴尬的数据:打大前锋的话,身形有些庞大,难以跟上对方大前锋的脚步;但要是打中锋,则又显得有些瘦小,力量会十分吃亏。
但反过来想,既然速度不如大前锋、体型不如中锋,那就在身体上胜过大前锋、速度上超过中锋,打一个错位优势,或许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在进攻端,粗壮的上肢赋予了杨雨凡极强的对抗能力,使它能够在肌肉丛中用自己的身体把对方球员挤开,为自己创造进攻空间。而颀长的跟腱则能够让他直接起飞,无视高个球员的防守,用更高的高度把球打进。
而防守端,这种错位优势果然就体现了出来。由于杨雨凡的下肢并不臃肿,因此他能够很轻松地跟上对方小个球员的脚步,避免在小打大时被对方一步过掉。面对中锋时,他也能够利用上肢力量顶住对方,防止被强行得分。
更重要的是,这些优势结合在一起,使得杨雨凡在内线能够快速地在两个对手之间转换。在扑向对方突破球员时,如果突破球员把球传给中锋,那他就能够立刻再折返到中锋面前进行防守;如果对方突破球员执意进攻,那他就能够利用弹跳优势,直接高高跃起进行盖帽。
利用这样的错位优势,即使是在那次新城初中史上最激烈的篮球比赛,杨雨凡场均也拿到了16个篮板和5次盖帽的惊人数据。可以说,新城初中的后卫,几乎被杨雨凡帽了个遍。
其实如果想要在杨雨凡头上得分,有一个十分朴素的办法:只要球的高度比杨雨凡跳的高度还要高就行了。李国骅做到了这一点,因此他赢下了比赛。而这些小个子们踮起来脚才勉强和杨雨凡一样高,想要在他头上得分,几乎是天方夜谭。
不过很显然,10班的锋卫们并没有见识过杨雨凡在内线的统治力。杀到内线被帽个人仰马翻,简直就是家常便饭。
梁兴疆赛前仔细分析了一下10班球员的出身和打法,早就预测到了10班会利用身体优势频繁冲击篮筐。所以这一球就故意放水,让对方尝到甜头。为的就是让对方之后再企图利用这样的方式得分。
而果不其然,对方第一次得手后,果然上了15班的当,再一次拿15班的内线做开了文章。这时,再由杨雨凡出手,阻断对方的进攻,打他一个出其不意。
可以说,这次战术成功,梁兴疆作为主教练,功劳占了一大半。
对方控卫只能灰溜溜地跑去把球捡回来,重新再组织进攻。
这一次,对方的气势收敛了许多,不再一拿球就不顾一切地向里杀了。控卫朝队友们竖起了食指,很明显,这是一个特定的战术符号,而10班的球员立刻就行动了起来。
中锋从左路提了上来,把耿世基堵在了一边,而杨雨凡也迅速过来补到了控卫面前。这时,小前锋也从左边跑了过来,让控卫在第二次挡拆中继续向左移动。这样,杨雨凡也被隔开,阿龙不得不上前防守控卫。这时,小前锋突然向右前边跑去,杨雨凡前去追赶,却被赶来的中锋再次堵住。
由于动作突然,在杨雨凡被挡住时,耿世基并没有及时地跟上小前锋的脚步。因此,在他换防到小前锋的同时,为了防止小前锋接球投篮得手,杨雨凡也赶紧追了上去。
控卫把球一把甩给了小前锋,但小前锋同时被杨雨凡和耿世基同时防守,已经几乎没有出手空间他只好停了下来。
可这时,处于空当的中锋突然也向篮筐跑去,如果没人盯住,中锋也将获得进攻机会。没办法,阿龙只好暂时放弃无球的控卫,向中锋追去。
就在中锋到达篮筐左侧的时候,小前锋把球高高抛起,传给了中锋。防守中锋的是阿龙,并没有多少防守威胁。但是不远处有杨雨凡虎视眈眈,他也并不敢贸然出手。
还在移动中的控卫径直来到了中锋的左边,这个地方距离杨雨凡足足有四米远了。
中锋右手一推,把球送到了控卫的手里。
阿龙眼见大事不好,还没来得及停下脚步,就直接一踩,准备往左边扑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