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文茵看着陆文蓁将永字最后一笔写完,门外的丫鬟才进来说话,“二小姐,六小姐,老太太说新到的知州明儿个来拜访老爷,嘱咐五少爷九少爷穿的隆重一点。” 陆文茵听了不过微微颔首,眼睛却盯着陆文蓁收拾桌子,直到陆文蓁收拾干净净了手,才感叹一声,“虽说让启熠启燿过去,不过大哥他们才是重点。如此就不要急着差人去叫他们了,等晚上回来再说。” 二小姐虽然才不过十一二岁,还是个孩子,但是三房的内宅上下对于这位的话十分听从。 陆启熠和陆启燿并不在陆宅里,燕州城外有一座白云山,山下有个书院就叫白云书院,城里的乡绅富贵人家都会将孩子送去读书,关键是白云书院的山长有几分文采。陆文茵一开始还能教这两位弟弟,可是后来他们学的深了,陆文茵前世学的那点知识就不够了,更何况他们要是想要走科举就要接受这里的系统教育,可是陆文茵前世的教育与现在相差甚大。陆启熠陆启燿兄弟二人偏偏受了陆文茵两千多年后的思想,对于普通的先生就有些看不上眼了。 陆启熠和陆启燿二人也是在书院的同龄人中得了几次第一才见到这位山长,回来后对山长就十分钦佩。陆家三房一商量就想拜山长为师。陆启熠和陆启燿已经去拜访了好几次了。相比虚无缥缈的贵客,对于陆家三房而言,师父更为重要。 陆启熠和陆启燿虽然来了三次,不过现在才算见到山长的面,前两次都是山长的长孙接待的陆家两位公子。 陆启熠和陆启燿送上的是自己亲手雕刻的印章和亲手烧制的瓷画,杨华心里虽然对于两人的技艺并不认可,可是却感动于这份心思。杨华其实并不想收徒,他并不是什么天资聪颖之人,沾了建朝时人才凋敝的光,竟然中了进士,兢兢业业十几年也算挣下一份家业,回到家开个书院也不过是迫于无奈罢了。 陆文茵却十分欣赏,陆家本来就是武将,陆启熠和陆启燿并不能借助陆家的势,反而因为陆家从武,两人可能不能登上高位。杨山长虽然有些随遇而安不思进取,可从另一方面而言,也算是淡泊名利了。陆三老爷和陆三太太的愿望十分简单,就是不希望两个孩子用命搏功名。 陆启熠和陆启燿回来的时候,陆家母女三人正坐在一起说话。 陆三太太是一个十分娴静的女子,李老太爷当年在燕州任职,出于某种利益,双方达成了协议,陆三太太就在那时嫁入陆家。陆家当时在边疆打仗,军需粮草从未短缺。只是后来,李家调职离去,独留陆三太太一人。陆三太太其实并不喜欢陆家,她长于烟雨朦胧的江南水乡,曾随父去繁华京都求学,祖父一封书信,她就要嫁到寒风凛冽的北国。对于印象里粗鲁的武将,陆三太太打心底里不满。而陆家对于与自己不同的陆三太太也格外排斥,老太太觉得这个出身书香门第的儿媳妇暗地里肯定不止一次嘲讽出身草莽的自己,甚至一度觉得她看自己的眼神都带着讽刺。而且这位儿媳手段十分厉害,不过一两个月就收拢了自己的儿子她的丈夫的心。婆媳俩一个咄咄逼人,一个步步退让,到让所有人对这位陆三太太多了几分同情与怜悯,弄得陆老太太有苦说不出。 陆三太太并没有别人想的那般可怜,不说别的,三房是除了打理庶务和刚成亲的六房外后宅最为平静的。 陆三太太虽然开明,但是陆文茵和陆文蓁除了学习琴棋书画外还需学习女工六艺,否则书画课程就会立即停止。 陆启熠拉着陆启燿进来的时候,陆文茵正在与一副屏风较劲,而陆文蓁则在被陆三太太压着裁衣。陆启熠初初见到姐妹课程时就表现出来十分的庆幸,只可惜当时道行不深,第二天幽州城里有名的篆刻和瓷画老师傅就被请来了。 陆文茵一开始学习的时候一点也没展现所谓的穿越来的主角光环,那绣针扎了手无数次才学会了一种绣法。虽然现在说不上专业也算是熟练了,但是陆文茵对于这事依旧十分不喜欢。陆启熠过来的时候为了照顾陆启燿走的慢了点,但陆文茵早就听见了兄弟俩的笑声,心里本来一分的不高兴,瞬间变成了十分。 陆三太太自然看见了大女儿的神色变化,不过对于儿女之间的小动作并不会插手。 陆三太太手上缝着衣服,眼里看着小女儿不时的指导一下。“蓁蓁,你比你姐姐可好多了。当时你姐姐第一次上手的时候愣是把剪刀插在了桌子上。”陆文茵感觉到妹妹的目光,却依旧神态自若,仿佛没有听见母亲打趣自己。 陆启熠不过比陆文茵小一岁,却比陆文茵矮了许多。十一岁的孩子已经有了审美意识,陆启熠不愿让人提及,故而除了陆文茵偶尔会逗逗,三房没有人会去议论于此。 陆启熠和陆启燿一同行了一礼,这才上前。陆启燿首先沉不住气,叽叽喳喳说着今日的见闻。陆文茵也停了针线仔细听着。 陆三太太纵然理智上明白孩子受些磨难是好的,可是心里却十分心疼,当即便吩咐一边的丫鬟拿些钱给厨房,多点两个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