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织田信长的计划,原本我们不应该出现在青城山。
织田信长告诉我,青城派秦掌门想要见我,顾斌的意见是见一面,尽量能争取到一个朋友。
顾斌和刘建民在国道旁边的一个加油站等着我们,趁着去洗手间的功夫,我上了顾斌的车,织田信长他们四人跟我暂时告别。
来到川府之国不吃火锅,总会感觉缺点什么,刚好中午饭点时间,我们的车辆在一个火锅店停了下来。
华夏几千年的文化源远流长,衣食住行有各有各的文化特色,其中饮食文化作为最具有代表性的一种特色文化,也同样流传至今。
华夏民族几千年的文化传承,基本上都是家国情怀的传承。
人啊!无论你离家有多久,最难忘的是故乡山水,最难忘的是故乡味,最难忘的还是故乡情!
每个省份和民族都有代表自己的特色文化饮食。
提起川府之国,人们脑海中第一印象就是火锅。
据说,蓉城和山城整个火锅的种类,目前已经超过百种口味。
外地人来蓉城和山城,纠结着不是吃什么口味的火锅锅底,纠结的是这么多好吃的要多久才能吃完。
川府之国的火锅,以麻,辣,鲜,香着称,来源于民间,升华于庙堂,无论是贩夫走卒、达官显宦、文人骚客、商贾农工,还是红男绿女、黄发垂髫,其消费群体涵盖之广泛、人均消费次数之大,都是他地望尘莫及的。
作为一种美食,火锅已成为川府之国最具有代表性的美食。
让人没有想到的是,火锅从小众美食,到成为大众美食,整个过程还不到两百年。
美食文化其实也是一种华夏文化的延伸。
从原料、汤料的采用到烹调技法的配合,同中求异,异中求和,使荤与素、生与熟、麻辣与鲜甜、嫩脆与绵烂、清香与浓醇等美妙地结合在一起。
特别在民俗风情上,呈现出一派和谐与淋漓酣畅相溶之场景和心理感受,营造出一种“同心、同聚、同享、同乐”的文化氛围。
火锅更是将华夏文化的包容性,发挥的淋漓尽致。
“小方,辛苦了这么久,要学会放松,学会自我调节,千万别把自己累垮了。
今天我请客,咱们就好好尝尝这地道的火锅,你也试试跟你家的火锅店有什么不同。
原本火锅店只有晚上营业,这家老板比较有个性,中午也正常营业,所以我们才有这个口服。”
顾斌提前订了包间,我们走进了一家门面看起来非常古朴的火锅店老牛家,我没想到的是,中午的火锅店竟然都这么忙了。
“今天除了我们还有另外一位客人,这次他是中间人。”进门前顾斌小声的跟我说了一句。
推开门,里面端坐着一名老者,令人印象十分深刻,白皙消瘦的脸颊,下巴留着一尺长的胡须,须发皆白。
老头子最起码六十多岁,穿着一身灰不拉叽的唐装,端坐在茶桌旁自古自饮。
老头子瞧见我们进来,抬眼看了我们一眼,伸手示意让我们坐,整个过程十分随意,完全一副世外高人的架势。
“小方,介绍一下,这是陈老。
陈老,这就是跟你说的方中仙。”落座前,顾斌礼貌性的相互介绍了一番。
“陈老好。”
“方先生好,冒昧打扰了。”陈老一口川普,站起身来礼貌性的跟我握了握手。
“好,人到齐了,咱们点餐吧,我跟你说老牛家的牛杂这可真是一绝。
小方初来乍到,一定要好好试试。”老者递了一份菜单给我,看着我继续说道:
“我们这里的火锅,跟其它的地方不一样,只要区别在底料上。
先将牛油放入旺火的锅中熬化,在把豆瓣剁碎倒入,待熬成酱红油后,加速炒香花椒,
然后掺牛肉原汤,加进舂茸的豆豉和拍碎的冰糖、老姜,加川盐、醪糟和小辣椒,
最后搭配上每家祖传秘方配置的香料继续熬制,那香味只要你吃上一次终身难忘。”
陈老说着说着口水都要留下来了,不停的咽着吐沫,绝对是个美食老饕无疑。
“陈老,忘记跟你介绍了,小方自己家里也是开火锅店的,等会要是有什么诀窍,你就传授他几手。”
让我诧异的是,冷冰冰的顾斌,怎么现在变成了话痨,让我一时难以适应。
“没想到这么年纪轻轻也是行家呀?
来小方,你喜欢什么口味的火锅,咱们一起切磋一下。”陈老满脸堆笑的招呼我凑近一些。
“我们那个都是瞎弄,不值一提。”
确实,开火锅店也就是一时兴起,给自己和小花找个事做,至于管理和风味什么的,都是小王夫妻在帮忙打理,我整个都是一个甩手掌柜。
“小方,别谦虚,我跟你说,这个不同的火锅品种,有不同的火锅汤汁和不同的调味料,数量几乎有上百种。
此外,味碟也很多,可用麻油、蚝油、熟菜油、汤汁和味精、蒜泥、蛋清等调制而成,将烫好的菜品蘸着吃,既调和滋味,又降火生津。
不过要说火锅,最地道最正宗还要属于传统的毛肚火锅,以牛的毛肚为主。
正宗的毛肚火锅的菜品用的几乎都是牛身上的肝、心、舌、背柳肉片、血旺和莲白、蒜苗、葱节、豌豆尖等素菜。
一般火锅店还真没这么多讲究,好多吃法现在都快没人记得了。
据说现在有些火锅店,为了赚外国人的钱,竟然还推出了什么西洋火锅,连牛油都不放,说什么油脂过多不健康。
作孽呀,老祖宗的好东西,就被这帮龟儿子给糟蹋了。”
陈老说的唾沫横飞,我在一旁听得十分尴尬,几乎完全插不进去话,都是陈老在絮絮叨叨的跟我讲川府之国的火锅。
说是让我点餐,基本上我一个没有点,全听了陈老的建议,几乎点了一本菜单。
聊了半个小时左右,两碟瓜子都磕完了,陈老才停止了火锅文化的讨论,喝了两杯水润了润嗓子,服务员推着火锅配菜走了进来。
既然这家主打的是老火锅,所有的一切都尽量复原数百年前火锅店的场景。
这是我第一次见到,这么大的火锅,特制高大的桌凳,几乎一米高矮的铁铜质锅下,炭火熊熊,锅里汤汁翻滚。
“这才是老火锅的味道,现在那种九宫格跟这个比,连个屁都不是。”在水气的笼罩下,陈老满脸兴奋的盯着翻滚的汤汁,一脸满足。
我只能尴尬的附和陈老,有模有样的学着陈老开始涮锅。
手中握着一尺多长的筷子,看着食物在汤锅里不断翻滚,一副画面感在脑海中浮现。
数百年前,结束了一天工作的码头工人,拖着疲惫的身躯走进附近的火锅店。
三五个人居高临下,虎视眈眈盯着锅中的菜品,举杯挥箸,在炉火熏烤中汗流浃背,吃得起劲时脱掉上衣赤膊上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