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依你之见?”
沮授沉声应道:“自孝武皇帝始铸五铢以来近四百载,我大汉五铢便流通天下、甚至畅行西域外邦,风靡不绝。
成色好的五铢,面文穿上半星、横廓、或是四决文,无不是轮廓深峻、文字精美。
而小钱之风起于凉州,兴于河东,董卓起铸小钱之风谋暴利,苏义大兴此法,败坏钱法,以至民间弃钱不用,是以依臣之见,为今之计只有破而后立,自河东而起,关中,凉州,并州,冀州,三州之地,统统废除小钱,重铸五铢!
铸钱之后,由朝廷议下章程,譬如小钱大凡重一铢半,可定为四枚小钱兑一枚五铢,再使郡县允准百姓持小钱兑换。
待民间流通的小钱全部收上来之后,将其熔了,重铸为五铢钱,如此来回、兑换年余,民间便可小钱绝迹、五铢钱再兴。”
值得一提的是,当今的时代,五铢钱仍旧流通在市面上,而且比其他货币更加坚挺,一枚正制的汉五铢能换数枚当今流通的货币数枚到十枚不等。
而且,刘辩掂量了一下小钱的重量,一铢半换算成后世的单位就是一克,四枚河东流出来的小钱是四克左右,而一枚汉五铢却是三克多一点。
按沮授所言的兑换比例,等若是百姓用四克重的没有价值尺度和流通功能的小钱换成三克重的汉五铢,循环往复,朝廷居然还能从中赚得一笔差价。
“大司农果然非同凡响啊,既然如此,此事便交大司农处置了。”
铸币权相当于是后世货币的发行权,等若是财富的源泉,能够直接变现成实际的权力。
所以两汉铸币权的更移,背后其实隐藏着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之间的博弈,在孝武皇帝乾纲独断的时期,中央以绝对的威势压服地方,垄断铸币权近一百多年。
直到王莽改制,出于各方面的原因,尤其是为了取得地方豪强对其谋朝篡位的支持,从而将铸币权放归地方以示结好。
就如同盐铁专营,平准均输等经济政策被废止一般,铸币权一旦下放地方,再想收回中央就很困难了。
光武皇帝本身就是靠着南阳、河北的豪强起家,根本无力削弱各地豪强。
只得沿袭王莽创制的成规,允许郡县自行铸造货币,虽然在太尉属下设立金曹,用来专供钱布,负责管理地方铸造货币。但只是进行宏观调控,并不直接参与具体的铸造。
光武以后,地方豪强坐大,门阀概念开始出现,天子想要收拾他们就更不可能了。
而这个时候的天下,上至皇帝、下及百官,皆不通经济之术,也不重视货币的铸造与流通,甚至在一段时间内还视其为洪水猛兽,比如孝章、孝桓等皇帝屡屡行‘封钱’、‘禁铸’之令,断绝货币铸造。
这就是为什么今汉虽然也是大一统王朝,却在经济等方面的成就远不如前汉耀眼。
刘辩将两汉铸币权的更移变迁娓娓道来,众人心中跟明镜似的,这是要效仿孝武皇帝收天下郡国铸币之权于中央,而河东,就是反推关中,反推三州之地的关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