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入秋,村里田家有了第一台电视机,全村老少都去围观、瞧新鲜,人山人海里三层外三层的,就差锣鼓喧天啦。小洪军高坐在爸爸的肩膀上,小手紧紧的抓着他的头发,极目远眺,也只能远远的看到摆着一个黑黑的四方匣子,感觉很奇特,还有大人说的很高级。
十四寸黑白的电视,田家大儿子在县物资公司开大解放卡车,他搞来的。
爸爸很积极,总是早早的吃完晚饭颠颠的带着小洪军去看。因为农村也只有在晚上都有时间,去的时候只是记得总是播两个大脸盘,总是说的生硬的东西,也总不能吸引小孩子,但这里面有着和农村完全不同的世界。小洪军也跟着看新鲜和热闹,每次都是这个。有的孩子感觉都是说教没意思,还不如和小伙伴们玩捉迷藏的整个村子的到处疯跑带劲。
有时候也听街对面大伯伯那台老式的木质收音机,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声音比较有吸引力,播报前的前曲也很好听,像是做大事前的铭告。那里有着讲故事的评书,还有好听的歌曲。不过得贡献手电筒里的旧电池,虽然还能照出微弱的黄光,但用在收音机上却是最好的。
再或者邻居大娘家播放机放着磁带里,有美妙欢快的歌曲还有绵延悠长的戏文。
小洪军家里没有电子的东西,连座表都没有,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到了秋冬季,“玩把戏”的来了,俗称马戏团,敲锣打鼓的叮叮咚咚的很是热闹,给黑夜里的农村带了燥热的响动。表演有马术围着圈狂奔、气功胸口碎大石、还有口吞长剑,还有耍猴子等等新奇的东西,特别吸引小孩子。表演的大都是很干练的青年男女,穿着红红绿绿的奇装异服,给封闭的农村带来别样的风情。第二天吃早饭的时候,玩把戏的人就挨家挨户的要粮食,不多要,一大瓢足以,老百姓一般都很客气的给啦。
人们似乎也很向往外面的世界,似乎渴望走出农村!但是传统的影响很难走出第一步,谚语:病死不离家,老死不离乡在家千般好,出门一日难。除非真的无法在老家立足。还有就是去当兵,二伯就是去了北京当兵,复原分到了镇供销社或者其他人最好的分到县里。
五服亲戚二爷家的大伯被严打通缉,说是犯了流氓罪!被吓得跑到外地去打工,平时真的不敢回来,只有过年的时候才舍生忘死的偷偷的回来。大伯藏起来也不敢露面,不敢见天日的,这个时候镇上派出所就追缉巡查,过着躲躲藏藏的朝不保夕的生活,还是不想离开。对他们来说外面的世界或许很精彩,但是老家还是最好的,即使有着种地的辛苦、收入微薄。
小洪军听奶奶唠嗑过去的事情:老一辈生长在民国年间,战乱不断,天灾人祸的,老百姓被折腾的动荡不安。为了吃饱饭活下去,全家老少都闯关东!不过现在老家只有爷爷啦,他是老三,前面有两个哥哥,他们及其孩子都不在老家,也从来没有见到过。只是偶尔听奶奶说二爷爷很聪明也很有能力,去东北闯关东时,据说参加了革命,大爷爷似乎年轻的时候去了重庆,一直杳无音信。她老人家还听说爷爷有个小弟弟和一个大姐姐和二妹妹,只是从未听爷爷提起过,讳莫如言。
爷爷从来没有谈论过他们,说是不喜欢攀迎他们。据说二伯家的二姐当年大学毕业就是二伯去找了二爷爷,帮忙安排到了济钢。每个人在世上都不是单纯的独立个体,血缘、近邻、工作、同学、老乡等等都会有神奇的联系,即使很不喜,但是它就是客观存在的,不可改变。个人的能力再大红花也需绿叶衬,四梁八柱互相扶持。没有无缘无故的恨,更没无缘无故的爱。摘书吧zhaishu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