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 11 章(1 / 2)大宋仁宗皇帝本纪首页

如果赵受益能和辽国如今在位的辽圣宗耶律隆绪面对面地交谈的话,他一定会同病相怜地拍拍耶律隆绪的肩膀,道一声,兄弟辛苦了。

尽管从法理上来说耶律隆绪不是他的兄弟,而是他的叔叔。

耶律隆绪和他爹宋真宗才是真兄弟。

当年澶渊之盟时,宋辽两国结为兄弟国,约定永不侵犯,以宋为兄,以辽为弟,宋真宗和辽圣宗这两个国家领导人顺理成章地结为了异父异母的亲兄弟,赵受益也就多了一个叔叔。

但如今既然辽国已经撕破脸皮,打算大举入侵吞并宋国了,那赵受益当然也就不用再认这个叔叔了。

辽圣宗和宋仁宗生活在差不多同一个时代,执政理念颇为类似,就连早年经历都大致相同。

他们都幼年丧父,都早早登基做了皇帝,也都有一个大权独揽,垂帘听政的母后。

唯一一点区别在于,辽国毕竟是契丹部族演化而来,即使近几十年竭力地汉化,试图向中原正统靠拢,但骨子里的老契丹习气还是改不了的。

契丹是游牧民族,本身风俗与中原汉族不同,所以耶律隆绪的亲妈萧太后在守了寡之后,马上给耶律隆绪找了个后爹。

这个后爹还不是偷偷找的,而是正大光明地找的。

萧太后不仅给耶律隆绪他后爹韩德让封了摄政王,还要求耶律隆绪把韩德让当作亲爹一样对待。

将心比心,赵受益觉得,这个爹,他不太愿意认。

即使韩德让是辽国猛将,对当时孤儿寡母的萧太后母子稳定局势、打击周围虎视眈眈的众耶律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赵受益也不太能接受一个臣子摇身一变成了自己的爹。

设身处地地想一想,有一天,刘娥拉着寇准的手,对他说,受益啊,以后寇相公就是你爹了。

形势所迫,赵受益当然会咽下一口老血,乖乖地叫爹,但等他羽翼渐丰之后,第一个清算的,就是这个爹。

但辽圣宗不一样。

他认爹认得心甘情愿,不仅在萧太后在世时对韩德让执礼甚恭,甚至在萧太后死后,辽圣宗亲政之时,对韩德让的态度,依然和萧太后在世时一样。

韩德让病了,辽圣宗就和皇后一起给韩德让侍疾。韩德让没有后嗣,辽圣宗就从耶律皇族中过继后嗣给韩德让延续香火。

为什么从皇族中给韩德让过继后嗣呢,因为韩德让在生前就已经被赐耶律姓,名耶律隆运,封晋王,从法理上成为了辽圣宗的亲叔叔。

韩德让死后,辽圣宗还给他策划了一场风光的葬礼。

其心胸之仁慈宽广,不仅让赵受益自叹弗如,连历史上的宋仁宗也无法比肩。

毕竟韩德让只是萧太后的未亡人,辽圣宗都能如此礼遇,对于萧太后本身,辽圣宗更是竭尽为人子的孝道,生养死葬,无不尽心。

而历史上的宋仁宗呢,刘太后尸骨未寒,就昭告天下不得再避太后父讳。

要整个天下都避讳太后父亲的名字,本身并不合理,也不合规,但避太后父讳是宋仁宗即位之初下的一道旨意,彼时宋仁宗才十二岁,这道旨意究竟是谁的意思,显而易见。

刘娥初掌大权,就立刻要全天下都避讳她父亲的名字,可见她对这件事情的重视。

宋仁宗初掌大权,就立刻取消了这道旨意,可见宋仁宗对刘娥已经忍无可忍。

在宋仁宗长达四十年的政治生涯里,一向以宽仁为先,很少有对某个人表现出这样的不喜乃至于憎恶,柳永算一个,刘娥也算一个。

作为一个普通人,赵受益更能理解宋仁宗在刘娥死后近乎翻脸无情的举动,毕竟争权夺利乃是人之常情。

而辽圣宗这样从一而终的孝顺,倒是赵受益所不能理解的。

如果是为了作戏,那这牺牲也太大了。

也只能以国情不同来解释了。

而辽圣宗此番大举南下,御驾亲征,个中缘由也不难猜测。

辽圣宗是个大孝子,他能接受萧太后活着的时候大权独揽,也能继续奉养萧太后给他找的后爹,这是他为人子应尽的孝道。

但作为一个皇帝,他绝对无法容忍萧太后的幽灵在十余年后依旧盘旋在朝堂之上。

萧太后并不是一个对政治一窍不通的女人,正相反,她是个极为优秀的政治家、军事家、改革家。

她摄政的二十七年里,辽国数败宋军,蒸蒸日上,国力强盛,远迈前代。

以至于她死了十几年了,朝中老臣,依旧保有着对她的敬畏与怀念。

而这一切,辽圣宗看在眼里,记在心里。

如果萧太后是他的父亲,是在他之前就合法地统治着辽国的皇帝,那么他会很自豪地将萧太后的政绩当作自己的政绩那样夸耀。

但,萧太后是他的母亲。

萧太后并不是合法的皇帝,她所行使的皇权,是从辽圣宗手中借来的。

并且这种借权,并不是辽圣宗自愿的。

他怎么可能愿意把皇权借给别人,即使这个别人是他的亲娘也不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