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练习炒粉的过程中,董堂主同时也思考宣传推广的事。
一天,董堂主在网上看到一种很特别的玉器图片,玉器有个很好听的名字,叫“玉猪龙”。玉猪龙是红山文化典型的一种玉器,它的嘴很像猪,身体却像龙,身上有孔可以系绳。猪,在原始社会中是非常重要的财产,玉猪龙是财富、权利和地位的象征。当时董堂主非常喜欢这种玉器,于是有了灵感,决定把炒粉命名为“玉猪龙炒粉”。
此外,根据在网上搜索到的一些资料,董堂主整理改编成一个关于“玉猪龙炒粉”背后的故事:
“1993年仲夏,一报社美术编辑去内蒙古赤峰市想看一看红山并顺道拜访下朋友,没想竟然得到梦中的一枚玉猪龙,并与炒粉结下了一段传奇。
美编在去四道沟梁的路上,意外遇见一个牧羊女人为救一只跌下沟的小羊崽,自己也跌下了沟,而且腰伤得厉害,站不起身也行不得路。这位美编便背负牧羊女人送至她家。
牧羊女的男人在院墙里干农活,见来了城里做好事者,还为救人崴了自己的足,于是挽着美编胳臂不叫走,非要留下吃饭不可。
男主人问美编前来赤峰何干。美编实话实说:一是朝觐红山文化遗址,二是去四道沟梁探望朋友。男主人当即表示要送个小物件给美编当念想,并且翻箱倒柜费一通大劲,由箱底取出个玉猪龙,说是小时候放羊在山里拾的,还拾到过玉龟、玉鸟、兽形玉,都跟卖糖人换了糖。
闲聊中男主人得知美编是南方人,便提出来要炒一碟家传炒粉给美编品尝,以示谢意。起初美编并未太在意,在南方,粉太常见了,而且吃法众多,味道各异,自己走南闯北的也吃过不少的炒粉。令美编意外的是,尝过粉之后,美编不由连连称赞:炒粉不但香气溢洋,回味无穷,而且韧劲适中,极富嚼性,味道独树一帜,令人赞叹。美编就问男主人:北方人一向不习惯于吃炒粉,大哥如何有这般手艺?男主人说,其实我们本是江西汉人,两百多年前我们的祖先流迁至此,但吃粉的习惯一直延续至今,不曾改变,期间经过我们好几代人的改良才逐渐形成今天的炒粉。美编为了感谢男主人的热情招待,逐给炒粉起名——玉猪龙,并把炒粉秘方带出了红山。”
为增加宣传效果,董堂主又想了一句广告语:玉猪龙炒粉,营养美味不热气。至于如何提高配送量,董堂主提出一个促销方案:凡订粉即赠送手拍黄瓜一份。
手拍黄瓜用新鲜黄瓜经人力生拍加工,配以蜂蜜、米醋、生抽、精盐、蒜米和辣椒腌制而成,酸辣开胃,脆甜可口,很受欢迎。
整合各方面的内容,董堂主设计了张折卡,还印制了500份,然后请人去发。一切准备就绪后,董堂主和农百川正式开始接受外卖订单,董堂主主要负责炒,农百川主要负责送。
尽管把炒粉定在四种,还限定配送时间和地域范围,但是实际运作起来时,单凭两个人还是忙得够呛,那时南宁还没有想美团、饿了么、大众点评这样的平台。
清早,董堂主要到市场买菜买粉,把一天的材料采购回来,然后立马就要做清洗、切配准备。因为每个粉的配菜不同,要同时准备四种不同的材料。最麻烦的是做鲜虾炒粉,从市场采购回的鲜活虾要先用开水撩过,再去头剥壳,须一只一只地弄,很费时。为了使炒粉更独特,董堂主自己调配炒粉所需的调料,一切准备妥当只等订餐电话,便可开始炒制。
除手拍黄瓜可事先制作好,炒粉董堂主尽量现订现炒,这样可以保证最佳的口感,粉凉了就没那么好吃。
头一天的时候,订餐量很少,午餐时间只送出几份;第二天增多了几份,这样一个中午也能有十来份。订单多了一个人就炒不及,忙得不可开交,因为粉和菜要分开炒,又只有一个炒锅,一次只能炒一份。如果顾客订的是同样的粉品,一次倒也可以炒两份,但炒时一般需要六七分钟,速度还是有点慢。
在这期间,董堂主发现有一个女顾客连续三天里中晚餐都订炒粉,董堂主猜人家是宅女,不太出门,连吃饭都懒得出去那种。还有一个男的打电话过来说,要到董堂主他俩炒粉的地方坐坐,董堂主自个清楚,一间小出租房只有简单的一张桌和几个板凳,实在不方便,拒绝了那男的要求。董堂主告诉他只做配送没有堂食,但那人似乎特想来看,不知道他这么想来是要怎么样。董堂主当时猜测,他可能是看到董堂主他们制作的卡片,见上面宣传得那么好就想过来了解情况,说不定是想找加盟吧。反正不管他心里是什么想法,董堂主毅然拒绝了见面,后面也不了了之。
因为当时没买有冰箱,每天卖不完的,董堂主和农百川就炒来自己吃,还送一些给附近师范学院的学生吃,农百川因连续几天吃粉都把他给吃怕了。
炒粉配送做没多久,农百川因为要提前去学校便离开了南宁,董堂主只好把炒粉停了,剩下自己一个人也没法继续做,加之当时的主要工作还在其他业务上,可谓上马快结束得也快。
炒粉配送前后总共只做了半个月,虽然没赚到什么钱,但却收获了一次难得的创业经历,董堂主觉得还是学到不少东西的。后来,在做总结的时候,董堂主分析了这次炒粉配送的得失和经验教训,觉得只要再进行些改进,还是可以成为一个创业项目的,资金投入不高,很合适资金少的人做,像失业人员可以拿来在夜市摆摊做。
那会董堂主感觉做炒粉还是挺好玩的,创业并非想象的那么难,只要放开顾虑,不害怕失败,就很容易搭起一个项目来。创业是一个学习的过程,没有人天生就会做生意,能够坐拥财富的人都曾经历过失败的磨练。
董堂主在后来写回忆录《毕业8年》的时候,也把此次做外卖的经历写了进去,算是人生中一段难忘的岁月吧。现在再次回想起来,董堂主依然感慨万分,青春年少的时光已渐行渐远,能挽留的或许只是那么一点点的记忆。
董堂主根据以前的经历和当前的现状,给王燕梅提了三点小建议,算是对她的外卖计划做的一点补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