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15(2 / 2)盛茗华月首页

逍遥自在几个月后,董堂主回玉林老家过春节。三十出头的人没结婚,每天都要面对三姑六婆八大姨七大婶的盘问与催婚,董堂主毫无招架之功,开始在媒人的牵线之下去相亲。

相过几次亲后,董堂主对相亲慢慢地便失去了期待,这种应付式的婚姻解决方法不是他想要的,倒不是董堂主在乎那点相亲钱。相亲的过程简单仓促,双方基本上都没有什么机会来进行了解,如果第一印象不佳,后面即便是互相留了联系方式,也不会有来往的可能。双方或多或少都存在着为应付亲朋好友而出来相亲,其实大家心里都明白,如果只是想找个伴凑合着过下半辈子,婚姻问题倒容易解决,不至于单身到这个年纪。

董堂主分析自己单身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自由自在惯了,不适应两个人的生活,害怕失去自我;二是有自卑心理,总觉得自己个子矮、长得不帅,不会有女孩喜欢;三是自身能力问题,不善言辞,不会讨姑娘欢心,也没什么能力赚钱;四是恐婚,害怕无力承担婚后的责任,给不了别人幸福。综合上面所述,归根结底是源于自私,害怕承担责任,所以选择了逃避。

当然,这只是董堂主对自己的解读,不一定正确。随着人们思想观念的转变,对待婚姻的态度也有了不同的观点,也无所谓正确与否,每个人都有决定自己生活的权利,我们应该给予更多的宽容和理解,社会才变得更和谐。

但是,现实生活往往是残酷的,不同思想、不同生活观念的人沟通起来确实很困难,要相互理解更加不容易。董堂主呆在家里也难抵流言蜚语的压力,春节一过,只能匆匆再次启程,背上行囊返回南宁。

回在南宁的董堂主面对曾经离开几年的城市,既熟悉又陌生,现在要回来找工作,突然间有了一丝丝的迷茫。

去山区学茶、制茶几年,然后辞职去旅行,回到城市面对新的人生选择,董堂主显得有点无所适从。打工吧,三十来岁的人了,除了会制茶,也没别的什么技能,实在不知道找什么工作合适,况且这个年龄又还能打得几年工?再看看南宁的工资水平,继续打工实在不甘心。思来想去,董堂主的出路只有创业这一条。政府不是鼓励“大众创新,万众创业”吗?好吧,那就搏一搏!

结合自身实际,董堂主认为,以茶为切入口,从事与茶相关的行业比较容易。于是,董堂主独自进行一些行业调研,了解南宁的茶叶市场情况。

董堂主利用半个月的时间,实地去10+1商业大道、金砖茶城、华南城、农产品交易市场等茶叶交易相对集中的地方进行了一番考察,另外还重点对青秀区的茶楼茶馆做了了解。通过分析整理收集得的资讯及材料,董堂主最后还写了一份简单的市场调查报告。

尽管因为经济及政策影响,南宁茶叶市场前景不是很理想,但董堂主依旧决定要在茶叶行业开创一片天地。在董堂主看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及思想观念的转变,对茶叶及茶文化的需求一定会有所好转的,只要找准切入点,生存下去想必不成问题。

经过多日努力,董堂主把自己的创业想法变成了一份商业计划书。考虑到资金方面的投入和创业风险,董堂主想找多两个人一起加入,和他合伙创业。这时,董堂主想到了李华。

董堂主打印了两份商业计划书去找李华,并向李华陈述了自己的一些创业想法。李华听了董堂主的想法后,又仔细地翻阅了商业计划书,并就一些问题和董堂主进行认真探讨。李华很认可董堂主的一些想法,决定在资金方面给予董堂主支持,但李华又不想参与日常的经营管理,所以,李华的意愿是出一部分资金,做一个只占小股的合伙人。

有李华的支持,董堂主对创业更有信心了,但他还想再找多一个合伙人,可是找了一星期也没找到合适的,最终还是李华帮董堂主解决了合伙人的问题,他给董堂主推荐了王燕梅。

王燕梅原是李华家铺面的租客,是做饮食的,那会正好也在谋求转行,李华了解到这个信息后,便把她推荐给了董堂主。王燕梅在听了董堂主的创业想法后,也决定加入,三人创业团队组建完毕,下一步便是商讨合伙事宜。

合伙事宜的商讨由董堂主主导,三人经过多次面对面的商议,最终签订了一份合伙协议书。其中,董堂主占股55%、王燕梅占股25%、李华占股20%,并指定董堂主为法人代表。至于利润分配方面,董堂主分40%、王燕梅分25%、李华分20%,剩下的15%作为现金流与员工奖金,每年分红一次。另外,董堂主和王燕梅作为全职应领工资,李华不负责日常的经营管理则不领取工资。

前期资金到位后,董堂主着手开始下一步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