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初六,朝廷又对此次战役中破贼有功的人进行了封赏,前后一共有七十二人。
当然,狄青临走的时候,还带去了一批有罪的番骑兵,这帮人才是狄青获胜的真正王牌部队,对于这些有功的将士,宋仁宗做出了指示,要求他们三天之后全部到垂拱殿报道。
四月初九,狄青麾下的番骑兵全都来到垂拱殿报道,对于这支威武的部队,宋仁宗有很强的好奇心,打算要看看这支部队平时是怎么列阵训练的,于是便让他们摆成之前在归仁铺作战时候列出的军阵,好好检验一下。
当然,宋仁宗并不是心血来潮要观看训练,而是有着很强的目的。
首先,这些将士之前就跟着狄青混,到底是什么样的战斗力,厉害还是不厉害,自己这个当皇帝的也不知道,借着这个机会正好可以检验一番;再者,这帮人算起来可是狄青的嫡系部队,狄青临行之前,执意要带走这帮人,如果这帮人只是到岭南去混吃混喝,到头回到朝廷来骗军功,这就有点不太地道了,宋仁宗虽然很欣赏狄青,但欣赏不代表就是信任,况且天高皇帝远的,狄青又把握着大权,万一要是搞点特殊关系,也未可知当然,这一段纯属个人推测,但宋仁宗不信任狄青这是不争的事实。
最后,就是宋仁宗想要借着观摩军阵训练的机会对这些将士逐一完成封赏,也算是亲自验收成果了。
这帮人马果然没有给狄青丢脸,圆满完成了任务,就连负责指挥和教练阵法的张玉也被升为内殿承制。
狄青手下的这批人算是封赏完了,那接下来就该给孙沔提拔提拔了。
昆仑关归仁铺战役中,孙沔虽然是作为二把手,但一样功不可没,在狄青没有到来之前,若没有他的极力抵抗,怕是岭南全境都会丢失。因此,这一次宋仁宗特别加封孙沔为杭州知州,并且还亲自召见了他,对他进行了体贴细致的问候,甚至于宋仁宗还将自己随身佩戴的御带解了下来,赠与了孙沔。
事情到了这里,似乎应该是要结束了,狄青已经坐到了北宋武将无法企及的高度,孙沔也得到了重用,侬智高虽然没有被抓到,但也再成不了什么大的气候了,侬智高起义这件事,似乎应该要翻篇了。
但事情到了这里,还远远没有结束,或者说,属于狄青的辉煌时刻才真正开始。
皇佑五年公元1053年癸巳五月初六,宋仁宗力排众议,正式加封狄青为枢密使,而枢密副使则为孙沔。
这是一个看起来很正常,但实际却不正常的人事提拔工作。
狄青是破侬智高的第一功臣,受赏封官这是合理的,孙沔作为二把手自然也会受益,但问题
是,狄青可是武将,当枢密副使的时候已经是非议不断,如今又当上了枢密使,这简直就是破了赵匡胤开国时候定下的武人不能专任的规矩,似乎宋仁宗这一任命,显得有点不合常理。
但后来我明白了这个任命的内在涵义。所谓官越做越大,风险也就越来越高,之前可能不被人关注,但如今到了这个位子上,想不被关注都难。
既然获得了大家的关注,自然在行事方面就会越发变得谨慎小心,很明显,宋仁宗是让狄青骑虎难下,等着他自己出问题,到时候就有收拾他的理由了。
自古以来,凡是位高权重的,表面看似风光,实则暗伏杀机,步步惊心,一着不慎,积攒的功名富贵全都将付之东流。
如此看来,虽然狄青现在很风光,但以后的路怕是越来越难走,甚至很有可能再阴沟里面翻船。
令人意外的是,另外一位二把手余靖却并没有得到应有的风光赏赐,只是被封了一个工部侍郎的职务,和狄青,孙沔比起来,这简直就是在侮辱余靖。
大家都出力了,凭什么他狄青,孙沔能够进枢密院,而我只能在六部混,这太不公平了。
但是更意外的是,余靖却并没有上书诉苦,反倒是御史梁蒨上奏表,为余靖鸣不平。
也不知道是不是宋仁宗故意的,还是真忘了余靖的存在,在梁蒨上书之后,当即狄青和孙沔也站出来表态,要求给余靖加赏。
宋仁宗见有人给自己台阶下,当即又给余靖加赏了封轶。另外还捎带上封赏了一个叫蒲亚讷的人。
蒲亚讷原来是岭南地方上的官员,不是汉人,当年侬智高围困广州的时候,蒲亚讷就想到用北宋的先进武器猛火油柜焚烧侬智高的攻城工具,最终确保了广州的平安,打退了起义军队伍。
此番蒲亚讷因为这个功劳,被加封为银青光禄大夫,国子祭酒,监察御史和武骑尉。
活着的人该赏的都赏了,剩下的就是该考虑追赠那些死去的人了。
宁死不降的邕州司户参军孔宗旦被追赠为太子中允,算是朝廷为了表彰这位孔夫子后人的一个交代吧。
回头再来说说侬智高这边,虽然侬智高经历了归仁铺之战后,逃遁到了大理国,但是他的母亲阿侬却依旧活跃在边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