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建泰督师不提,崇祯皇帝倒是实实在在吃了首辅陈演一个闷亏,但是得罪了皇帝的首辅同样是不会有好下场的。
相对于崇祯朝廷的尔虞我诈,关外的满清就是另外一番情形。
皇太极病逝之后,多尔衮利用自己的狡诈机敏,妥善地处理了十分棘手的皇位争夺问题,而他自己也向权力的顶峰迈进了一步。
多尔衮推举福临为皇上的方案,在客观上避免了八旗内乱,保存了大清实力,维护了上层统治集团的利益。此后,郡王阿达礼、贝子硕讬劝多尔衮自立为帝,多尔衮则是借机诛杀阿达礼、硕讬立威。随后,又削弱了反对派豪格及其下属的势力,稳固了自己在大清朝廷的地位。
崇祯十七年的新年,清廷顺治帝除了接受诸王大臣、外藩使节的朝贺之外,停了所有筵宴,连上表祝贺和年例进献都免了。然后在军制和官制上做了几项组织和人事变动。几天后,清廷又派人到锦州去换防,派使节去迎接达赖喇嘛,然后制定诸王以下官民祭葬礼节,一切循规蹈矩,按部就班,仿佛未受什么关内连天烽火的影响。
正月十五,顺治帝龙袍加身,坐在八角龙廷上接受百官朝贺,外藩蒙古、西藏各国,也遣使者觐见。一时间正是“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大清自有一番盛世升平的景象。
笃政殿里,七岁的顺治帝已没了踪影,想必跑去与一班随从太监在宫里玩耍。正值都察院承政辅国公满达海上书辅政的睿亲王和郑亲王,请求为幼主配备师傅讲经授课。
满达海跪着说道:“今我大清有睿郑二亲王坐镇龙廷,二王心怀忠义,身任勤劳,承祖业而辅幼主是当之无愧之人,我大清政通人和,一片兴旺景象,真正可喜可贺矣!然臣等以为皇上聪明天纵,年尚冲动,若不及时勤学,则古今兴废之道,无由而知,故微臣以为应慎选博学明经之瑞人正士,置诸左右,朝夕讲述,以资启沃,以望将来皇上能胸怀广大,完成统一之大业。微臣之建议可否恰当,尚请二王定夺。”
“辅国公平身,尔等忠君爱国之心令本王感动,本王以为幼主也确实到了教育和读书的年纪了。”济尔哈朗点头称赞。
“郑亲王,我八旗满洲,以骑射为本,将以弧矢威天下。本王以为幼主学习之事可以过两年再说,当务之急先让幼主学习骑射,练就一身强壮体魄和武功,还愁治理不了天下,一统江山吗?”
多尔衮这话是对济尔哈朗说的,实际上更是对满达海说的。大清祖上以“马上得天下”有目共睹,多尔衮此话说得冠冕堂皇,令安达海无话可说。
实际上,多尔衮为了实现自己驾御朝臣、翻云覆雨的目的,有心让福临在懵懵懂懂之中荒废学业,变成不学无术的“阿斗”皇帝。这样顺治才能真的成为自己手中玩偶,一个傀儡皇帝,多尔衮这二十年来的怨恨之气才能得到化解。
不过,为了掩盖自己的害人之心,多尔衮不得不微笑着补充了一句,以消除群臣们的疑虑,“安达海所言有一定的道理,我与郑亲王也正在考虑这件事。但御前择人进讲尚须慎之又慎,一时还没找到合适的人选,而且幼主的确年方冲幼,再过一、二年也不迟。此事就这么定了吧!”
安达海退下之后,梅勒章京冷僧机等人持笏上奏,请求郑睿二王由辅政王改为“摄政王”。多尔衮听后,微笑不语,只是静静看着济尔哈朗。
济尔哈朗心里无比的憋屈,“说好的二王辅政,可惜我这个辅政王傀儡一般!大凡遇到重大国事总是由你多尔衮最后定夺,得罪人的事让我出面。现在你想做摄政王,又要我先点头,玛德,难道老子一定要以你马首是瞻吗?”
骂归骂,叹气归叹气,济尔哈朗权衡利弊之后,当廷表态:“前者众议公誓,凡国家大事,必众议合同,然后结案。今朝廷大事不断,纷纭不决,反误国家政务,耽误各王公大臣的时间和精力。由此看来,就由睿王和我二人同为摄政,日后所有荣辱全由我二人担当,不知睿王以为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