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三卷 家庭悲欢132、20多年见何迟(1 / 2)一个女儿三个爸首页

兄妹俩只好带着失望和忧虑下楼去了。

同事们见傅智脸色不好,觉得不宜打听,便继续埋头做事。

傅智好不容易定下神来,写完医嘱,又发了一会楞,才起身跟前面一张办公桌的娄玉华小声说:“我去一趟外科病房看个人,我的病人,主要是11床的心脏病,请你关照一下好吗?”

娄玉华点头答应,让她放心去。她比傅智小几岁,为人热情、踏实。

外科大楼是去年才建成使用的,外观很气派,里面的设置也比老楼先进、科学,设了5部电梯,担架床可以从一楼一直推到7楼顶层,普外、胸外、脑外、骨科,还有妇产科,手术室,功能分层清楚。搬进新楼,医护人员扬眉吐气,病人也感觉舒适。

傅智偶尔进楼看望病人,曾为内儿科病房鸣不平。

自己所在的内科病房楼显得很陈旧土气,听说已有30年历史,只有3层,大修过一次,门窗、管线都换过,但还是像在老人脸上涂脂抹粉,终究难掩老态。不过,经过4年多的医疗实践,她已经明白,对医护而言,病房新旧无关紧要,紧要的是医德医术。

她清楚,一种病可能出现多种症状;各种疾病的千变万化,教科书和专门书籍也不可能说得十分详尽。再高明的实战大夫,也经常会碰到需要认真研究的新病例;再尖端的检查手段,都做不到对人体内部明察秋毫。况且,不是所有的疾病都有能战而胜之的技术和药品。因此,特鲁多才让人在自己的墓碑上刻上他为医的座右铭:“偶尔治愈,常常帮助,总是安慰。”

优秀的医生,必须具备极端负责一丝不苟的精神,热诚和蔼百问不烦的态度,能拿出最适合病人的经济而有效的医疗方案,一视同仁地给予所有病人以春风般的抚慰。这些,应该是悲悯心肠的自然流露,不含丝毫矫饰。如果因为疏忽大意而误诊、误治,以过度诊治增加病人的麻烦、痛苦和经济负担,就不配白衣天使的称号。

她清醒地认识到,自己离一个优秀医生的标准还有很大差距。有时候,明明知道不可以,还是会因繁忙、疲劳而烦躁;明明知道不应该,偶尔还是会训斥病人。干爸是自己的生父,现在也是病人,自己起码应该帮助和抚慰。

她来到了大楼门口。普外在二楼,不必乘电梯。她步行上去,先在护理处调看了病历,然后想找主管的毕医师了解情况,得知他去了手术室,只好先到病房探望。

病历和胃镜检查报告说得十分明白,生父的胃癌属于浸润型,已经转移到食管和十二指肠;肝脏转移不能排除;未见淋巴转移症状。病情不容乐观。她感觉一阵难过,两条腿有些沉重。

她走到31-33病房,看见赵礼靠窗站着,跟一位老妇说话。32、33床都空着,31床躺着一位在吊水的年轻男子,旁边坐着一位青年妇女。

赵礼看见她,显出惊喜的神色,小声告诉老妇:“多多来了。”接着叫一声妹妹,上前几步,问:“还认得咱妈吗?”不等傅智看清楚,就介绍说:“她就是咱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