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番外:明朝人的喝茶之道,一半风雅,一半烟火(2 / 2)聊斋之问道天涯首页

画中,苍松翠柏遮天,群石环绕。其中有一方古井。两位高士,坐于井亭之中,一人观卷,一人赏卷。亭外,两个童子正在侍奉茶炉。

远望曲径通幽处,又有两位高士倚石对谈,似在走走停停。水沸声,松间风声,虫鸣鸟叫声,呼之欲出。

明代冯可宾便在《茶笺·茶艺中提出品茶十三宜:无事、佳客、幽坐、吟咏、挥翰、徜徉、睡起、宿醒、清供、精舍、会心、赏览、文童。

对明人来说,喝茶贵在心境,贵在隐逸。

山中野林,松竹怪石,明月清风,方有茶趣。

晚明时,茶馆遍地都是,又叫茶肆,茶坊,茶摊,茶铺。《儒林外史中提过:“庙门口摆的是茶桌子。这一条街,单是卖茶就有三十多处,十分热闹”。

文人或许会寻一方雅致茶室,有美人相伴,焚香静饮。普通百姓,则可寻于街头巷尾的茶坊,不愁没有茶喝。

明人对生活讲究,只是一间小茶馆,也追求水、茶、器的清雅洁净。

文人张岱曾在《陶庵梦忆中写道,明末的茶馆,“泉实玉带,茶实兰雪、汤以旋煮,器皿时涤,无秽器、其火候,有天合之者。”

更接地气的地方,则是简朴的小茶摊。街头巷尾,几张凳子,几个粗茶碗,再卖点瓜子、炒豆、橘子等等,是北京大碗茶的起源。甚至后来还有说书人在茶馆里表演。

最好的人生,是一半琴棋书画诗酒花,一半柴米油盐酱醋茶。

但其实明人喝茶,才是一半风雅,一半烟火。

—参考资料:《到明朝喝茶去,寇云飞《明清士人喝茶的那点事,奔腾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