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为重要的是,谁知道父母回去以后,会不会再来自己这里?也许母亲这一走,生气之下就再不来城里了哦,想想就让人难过。
而苏红霞那边,袁孟君也感觉束手无策,无计可施。
他知道,红霞本人其实并没有什么坏心眼,就是有的时候说话做事不太讲究方式方法。为此,他跟苏红霞也交流了好几次,每次红霞都觉得自己做得不妥,能够认领“错误”,可事后又难免重犯。
当然,作为从小到大都在省城生活的苏红霞,对农村人,骨子里还是有一种优越感的。不过这种优越感,只要她不在自己和父母面前明显的表露出来,袁孟君就不会做出什么干涉。
人嘛,谁还没有自己的个性和偏好不成?
然而当下,袁孟君却是必须要做出选择了——到底让不让父母回家!
“哎,婆媳之间咋就这么难以相处呢?一边是母亲,一边是妻子,稍有不慎就万劫不复啊!”袁孟君抱头沉思,心中无比苦恼。
他很想靠一个“拖”字诀来解决问题,事情放一放,拖一拖,或许就有了转机?或许就能够趋于良好的发展方向?
但这只是袁孟君的一厢情愿罢了。
事情拖到后来,不但母亲不满意,连苏红霞都不乐意了——一天到晚喊着要回李袁坝,也没见真的要走,是走是留痛快点行不?
妻子这样的态度,一下子就把袁孟君惹毛了,他与苏红霞之间爆发了自认识以来最为激烈的冲突,夫妻二人差点就要拳头相向。
苏红霞一气之下,卷起铺盖回了娘家。
事情发展成这样,就连袁八哥都坐不住了——与其呆在城里给儿子增添麻烦,惹得小两口吵架,还不如跟老伴回李袁坝。
老家虽然清贫,但胜在简单、自由啊。别的不说,在老家出门随便转上一圈,就能碰见热络的乡亲聊上几句,哪像这城里——左邻右舍门一关,谁也不认识谁,没人情味。
老两口回老家李袁坝已成必然。
走的那天早上,袁孟君将他们送到车站。母亲曾桂花流泪了,“二娃,好好跟红霞过日子,别总惦记着我和你爸,过段时间等红霞心情好点了,你们再回来……”
“嗯,妈,我知晓咧。”袁孟君有心无力,只能宽慰着母亲。
等父母坐车离开的那一刻,袁孟君却是分外郁闷——都说养儿防老,可自己到底能够为父母做些什么啊?也许只有等小宝宝出世时,父母亲看在孙子孙女的份上,才会再来自己这里了吧……
另一边,袁八哥和曾桂花两人回到李袁坝后,坝上的乡亲纷纷前去串门,“呀,八哥和桂花嫂,你们去孟君那里咋就回来了呢?”
袁八哥不愿多说,接住话头道:“在城里住久了,想回坝上看看呀。”
“看啥看,不就是不受待见啊,红霞她……”曾桂花管不住嘴,也管不住自己的心情,将与苏红霞之间相处的事和盘托出。
坝上人一听,就七嘴八舌的议论开了。
“不会吧,孟君管不住老婆,那还得了?”
“你们看,那个谁家的闺女,把父母接去城里住,不是挺好的吗?”
“是呀,亏了孟君还是大学生,咋能这样呢?”
“嘿,给你说吧,现在的城里人,女娃儿当家的多……”
一番议论。
最后,坝上人得出结论:生男不如生女,老来要得享清福,闺女比儿子靠得住。
噢,看吧,坝上人的思维总是在“与时俱进”,他们重男轻女的传统思想,正在随着时代的发展与变化,变得越来越淡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