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过饭,洗过碗筷,周良正端坐床头,闭目入静,使自己心灵宁静。
据先生言每日盘坐入静,凝神吐纳,可以增加在修士点化时觉醒灵脉的可能。
天资一般普通人若是没有被点化,只有随着自己经历世事,体悟天地渐深,才能于成年后缓慢觉醒弱灵脉。
仅少数有奇遇者或者大器晚成者可能觉醒正常的灵脉。
觉醒弱灵脉后可以去官府报备,交纳一定的钱财后会有专吏传授一些基本的运用法门。
而先生告诉的这个方法,并不是什么秘法,事实上很多人都知道。
但是由于对普通人而言觉醒灵脉的几率太小,而弱灵脉就算觉醒了,也不一定能派上用处,因此没有什么人能耐心做到每天都花一定的时间去入静。
周良记得小时候曾于书堂的小伙伴们相约每日入静半个时辰,可没几天,就只有自己和杜留燕还在继续做这看似枯燥之事。
自己是因为能见到成效,每次入静过后,都能感觉到有一股温热的气流从丹田处蓬勃而上,有一股清凉的气流从眉心灵台流淌而下,在胸口奇妙交汇后,分成一股股不温不凉的小气流在周身流转,全身酥酥麻麻,只觉筋骨舒畅。
或许这就是周良虽然年仅十一岁,就身高七尺有余(注1)的原因。周良身板好,长得又清秀,往那一站,真称得上是玉树临风。
两年前姚家村村正姚范甚至专程来访,希望能与周家定娃娃亲,于七年之后与姚家三女姚兰成婚。
然而周野与周夫人的相识来自于偶然的邂逅,而不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所以不愿替周良应下这门亲事,于是费了一番力气,婉拒了姚家的好意。
先生传授入静之法时,告诉学生们有随息,数息,观息,止息等窍门,也可以用存想法。
所谓存想法,是指初学入静的人,可以先在心里勾勒一个东西,把精神集中到这个东西上,以平息自己纷杂的想法。
说来也怪,周良最开始尝试入静时,并不困难地就感到身心宁静。
之后尝试在心海里勾勒一件东西时,很自然地发现,有一盏没有烛火的青灯就那样存在于自己的心海中。
周良以为这是自己想象出来的事物时,却发现当集中精力在这盏灯上时,无法勾勒出这灯盏的细节,感觉灯盏上蒙着一层淡淡的灰雾。
周良很快认识到这灯盏颇有奇妙之处。
虽然无法具体感知它,但它却给周良一种奇怪的感觉,这灯盏不在上下,不在前后,仿佛存在于一处没有存在的地方,而且好像永远都在那里,万古如是。
原本在入静时若有杂念,便会从入静的状态里脱离。
可周良的心神往灯盏上沉浸时,思索这灯盏的玄妙时,不仅没有从入静的状态里脱离,反而从魂灵深处感到一种大宁静,大平和。
由于这灯盏的缘故,周良越发喜欢入静,甚至为此牺牲了一些和伙伴们玩耍的时光,每天至少会入静一个半时辰。
长期修养精神,使得周良精力旺盛,记忆力很好,只需看过两三遍,便能将一篇长文记下,感官也更加敏锐。
“呼。”
周良从入静中脱离,缓缓睁开眼睛。
摸了摸自己的头发,苦笑一声,明显又长长了一截,只好起身来到书桌前,拿起剪刀,将末端一截剪掉,并收好放在一个木盒里。
之所以要这么做,不是因为周良有什么奇怪的癖好,而是周良的头发乌黑柔顺,充盈木之气息,很适合做为某种特制毛笔的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