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下子收了四十多个新兵蛋子,这可让杨华大喜过望。
并且在接下来几个小时内,还不断有“乞丐”赶来。
这些“乞丐”,其实大部分都是汇聚在南京城外,没来得及被官府遣回原籍的难民。
就居住在城外,官府划定的在难民营里。
因为官府只在城门,和城内贴了布告,而官兵又不许他们靠近城池。
所以这些难民,并没有在第一时间,得到征兵的消息。
估计就算得到消息,再一打听振武营臭得不能再臭的名声。
也没人敢来。
还多亏了那两个,吃了窝窝头的“乞丐”。
把这里的所见所闻带了回去。
顺便把杨华夸到了天上。
这才有胆大的,抱着碰碰运气的心态,赶了过来。
这些人之所以愿意来参军,无非是想混一个军籍,有一份稳定的收入,好带着妻儿在这里长住下去。
对此杨华很清楚,也相当认同!
废话,谁不想过好日子?
要是自己老婆孩子最基本的生活都不能保障,谁还给你卖命?
所以,杨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向他们讲明自己的优厚待遇。
第一,解决一家人温饱问题。
第二,此地军籍,并且提供宿舍,让他们有一个安稳的家。
第三,每个月都有一两银子的军饷,绝不克扣!
改变他们对军营士兵猪狗不如,军官贪污腐化的糟糕印象。
讲完这些待遇,杨华便让他们先回去,如果真想参军,五天后来报道。
之所以是五天,是杨华觉得在这段时间内,应该足够他们把这个消息,传到每一个难民耳朵里。
事实也确实如此!
自从第一天,第一批难民来过以后,接下来的几天,来得人简直是成倍数的增长。
到了第五天,居然就招到百人。
不过大教场只需要五百。
所以接下来为期两个月的新兵训练,将会有三百人被淘汰。
很残酷,可没有竞争,那训练还有什么意义?
…………
转眼一周过去,就在杨华风风火火进行新兵训练的时候,一场告别突然降临。
柳敬亭,陈王庭终究还是离开了杨家庄!
两人走得很急,甚至都来不及和杨华道别就走了。
这段日子杨华一直住在军营,还是从姜信那里得知两人离开的消息。
五月,十九。
夏至。
古人云:“日长之至,日影短至,至者,极也,故曰夏至。”
繁春不在,盛夏将至!
这是杨华对夏至的理解。
这一晚,飘香院,摘月台上。
“这是柳敬亭给你留下的信!”洪五将一封尚未开封的书信,交到杨华手上。
杨华撕开信封,纸上字迹潦草,不过匆匆数语。
青山不改,绿水长流。白面书生去矣!
落款:半个朋友柳麻子。
“柳敬亭拜托少爷,帮忙照顾好杨宝君!”
杨华抬起头来,问道:“柳宝儿?”
洪五点了点头。
“是杨镐的事情?”尽管已经猜到了答案,杨华还是问道。